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内容 > 二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第1页)

二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第1页)

二、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

列昂节夫(1903—1979年)在维果茨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提出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活动形式的著名论点,从而形成了以主导活动作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新原则。他的活动理论成为60年代以来苏联儿童心理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潮之一,并且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思想体系,对苏联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列昂节夫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发展问题》(1959年)和《活动·意识·个性》(1975年)。

列昂节夫认为,活动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基础。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人的活动与人的意识、个性发展的关系。列昂节夫把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两种形式,认为前者是指物质化了的活动,后者是指个人心理活动。从前者转向后者可称作“内化”。他指出:“意识是由人的活动的运动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内部运动”[13],人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个性。活动是意识和个性形成的决定因素。由此出发,列昂节夫把人的后天活动的作用看得极为重要,认为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游戏、学习、社会公益劳动和交往等活动,都是促进内外沟通、内化的基础。

列昂节夫坚持用活动来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水平,认为主导活动代表某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现有的高水平总是主导的,但它只有借助于低水平并在这方面依赖它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作用。”[14]他的观点成为苏联儿童心理学的特点,并在后来为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等人具体化和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