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内容 > 二论公共学前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第1页)

二论公共学前教育的性质与意义(第1页)

二、论公共学前教育的性质与意义

十月革命以前,克鲁普斯卡娅就在《女工》(1899年)小册子中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学前教育要求。这是俄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妇女问题的著作。在这本小册子里,克鲁普斯卡娅专章论述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问题,并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方案和革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女工、农妇及其幼年子女在生活和教育方面的悲惨状况,并强调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找到摆脱这种窘境的出路。社会主义社会不但将为儿童组织良好的学前教育,还将对所有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十月革命以后,克鲁普斯卡娅论证了苏联学前教育的性质,并从多方面揭示了学前公共教育的意义。从教育的阶级属性出发,克鲁普斯卡娅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学前教育必须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必须坚持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目标。她把学前教育看成是国家的事业,是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克鲁普斯卡娅把学前教育同解放妇女劳动相联系,她指出,在妇女已经参加生产,儿童无人照管的情况上,必须努力发展公共学前教育事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此外,公共学前教育机构还有助于儿童接受社会锻炼,并将在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当时西方广泛流传的遗传决定论和“自由教育”论,克鲁普斯卡娅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这些观点是反科学的。她指出,儿童的发展并不是自发的、通过天生素质的逐渐成熟来实现的,而是取决于生活和教育条件,克鲁普斯卡娅重视幼年时期的教育,她认为,学前儿童早已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某些能力的基础,并且儿童最初获得的印象会终身不忘。因此,必须尽早地开始对他们的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号召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国家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发展多种形式的托幼机构,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女工和农妇的需要。如在幼儿园设夜班、设立夏季保健游戏场,以及在工人俱乐部里设立儿童室等。克鲁普斯卡娅希望妇女们积极投身于扩大托幼网的工作,并吸引家长和青年参加。另一方面,她要求把公共学前教育与家庭学前教育联系起来,保持两者的一致性。她反对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完全否认家庭教育的观点,把母亲称作儿童的“天然的教育者”,不能剥夺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机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