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蒙台梭利育儿课 > 第一部分 理念篇(第5页)

第一部分 理念篇(第5页)

(一)预备环境

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被视为首要的条件。

(二)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并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三)协调意愿

蒙台梭利教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固有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是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饰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供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四)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教师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反复操作。蒙台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因此,蒙台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并及时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尽情地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蒙台梭利将其称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五)教育是“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儿童的需要和进步进行教育计划再设计”的循环过程由于儿童尚处于成长过程中,且相互间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规划进行不断改进。唯有通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地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地成长。

1。阅读以下书籍:《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手册》《家庭中的儿童》,撰写读书笔记并与同学分享。

2。了解并尝试解决家长或一线教师遇到的蒙台梭利教育的困惑。

3。参照蒙台梭利教师守则,在班级上开展“谁是最合格的蒙氏教师”的情境表演。

4。实习或见习时走访以蒙台梭利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观察教育环境,以摄像或拍照的方式记录精彩瞬间,进行评述分享。

5。选择一个蒙台梭利教育班,观察幼儿语言及行为表现,并结合敏感期的理论进行分析。

注:本学习建议适用于思想篇的各个项目,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酌情安排。

学习资源分享

《童年的秘密》的序言及摘要

蒙台梭利博士举例告诉我们,当她一次又一次发现儿童心灵所带来的启示时,她是多么惊叹。她谈到她第一次在1岁多孩子身上发现他们对细小事物的敏感,而那些东西并不为成人所关注;15个月大的孩子会好奇地凝视着地面上一只快速爬动的、小到几乎看不见的虫子;有的孩子面对大量内容各异的图片,只对某张图片偏僻角落上一辆很小的汽车感兴趣,而那辆车小得只能用一个圆点来表现。蒙台梭利博士把这个现象称为“婴幼儿之谜”。儿童表现出的这些精神活动并不是被蒙台梭利博士所唤起的,她所发现的这些类似的现象,一定是从儿童在地球上出现时起就已经产生了。成年人一定看到过、听到过,但是一直毫无觉察,因为这些事实并没有触动他们的知觉意识,儿童发展的秘密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描绘了“童年的秘密”所包含的深刻精神含义和重要意义。

在她为孩子们准备的环境中,移除了阻碍儿童发展的东西,儿童可以自由地展现他的需要和发展倾向,蒙台梭利博士也尝试训练成年人和她一起探索儿童的秘密。在这种有准备的环境中,“一些始料未及的结果让我大为惊奇,而且常常觉得不可思议”,儿童的秩序感、他选择的工作任务似乎都与内心的需要相呼应、对奖励和惩罚的无动于衷、对安静的理解和热爱、他的自尊及读写能力爆发式地进步等——后来蒙台梭利学校的普及促使蒙台梭利博士注意到儿童的这些特点持续存在,并具有普遍倾向,是“形成教育最重要基础的自然法则”。

童年的秘密就是生命本身的秘密。从受孕的那一刻起,这种创造性力量就在引导人类有机体,为了让我们自己开始了解这种“秘密”,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是内心拥有这种奥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潜能。为了释放出这些潜能,理解这种神秘,洞察神奇生命的核心,我们必须脱掉自己无所不知的成人角色,换上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谦卑的外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始理解;为了洞察“儿童的秘密”,我们必须为生命的神奇和造物的神秘做好思想准备,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理念不是我们自己的理念,面对的力量也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而是一种超越我们想象的伟大的远景。只有用未被成年人的偏见所遮蔽的眼睛和摆脱了先入为主的头脑来看待儿童,我们才能为儿童的自主成长提供越来越充分的帮助。

只有爱的力量才能让成年人足够接近儿童并理解儿童,爱和谦卑将为我们解开童年的秘密,使我们能够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

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

(MargaretE。Stephenson)

华盛顿蒙台梭利学院培训主任

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

项目回顾

思考与练习

1。蒙台梭利的基本教育理念有哪些?

2。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是什么?

3。班级中只要有蒙台梭利教具就是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了解蒙台梭利传入中国的开端、推广及发展过程,并提交总结报告。

5。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走访周围社区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现状,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资情况等方面书写调查报告。

学习自评卡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掌握程度的空格中画“√”,并将学习反思填写在“分享与总结”一栏中。

[1]本书中提及的“蒙氏”皆为蒙台梭利的简称,如编写者有时会将蒙台梭利教育简称为“蒙氏教育”。

[2]张莅颖。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3][意]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