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蒙台梭利婴幼儿教育实操教程总结 > 项目七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第2页)

项目七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第2页)

(二)由少数对比明显的刺激到多数差异细微的相似刺激

感官教具中每种感觉刺激的呈现方式,都是先从对比明显的少数刺激开始,如先辨别黄、红两种颜色,再区分黄、橙两种颜色,继而由深到浅渐次排列。儿童先学会较为明显的、容易辨识的刺激,再慢慢地进入序列的概念,最后加入相似的概念,使儿童了解一系列对比与相似的完整概念。儿童具备了观察细微刺激的能力,也就为他们将来学习阅读提供了准备,即发展了视觉辨识能力。

(三)具有P(配对)G(排序)S(分类)特性

对新事物的认识了解,首先是要进行观察,然后对事物的各种基本特性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经验,认识事物。为了使感官教具能够达到促进感官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在长期观察孩子活动的基础上,认识了解了其中的根本要素——感官教具的制作必须符合儿童认知条件。蒙台梭利通过“发现同一属性的物体”“分类”“确定等级、排列顺序”三种操作方法帮助儿童运用教具实现感觉的发展,并为以后各种活动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P(配对)是指找出类似属性的教具;G(排序)是指把教具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S(分类)是指对教具所具有的属性进行归类。以上三点是感官教具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也是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内容的三个重点。任一感官教具至少需要具备以上三个中的一个特性。蒙台梭利如何运用各种要素设计和制作感官教具,请参见表7-1来理解。

表7-1蒙台梭利感官教具所涉及的要素

“配对”“排序”“分类”这三种思考方法是人们掌握智能、进行逻辑思考的基础,人们不论是处理生活中的事物还是创造某种事物,都会依靠P或G或S的思考方法。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发现物体的同一属性”“配对”“分类”交替进行着。例如,婴儿在出生后不久,会睁大眼睛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对身边的声音寻找匹配的对象——他们各属于哪些人,对声音进行排序,哪些是很重要的,并记住,在他有能力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在做的过程中要分清类别才能够做得正确,这就是三要素和自然成长规律相符的体现。

三、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目的

(一)扩大知觉的领域,奠定智慧发展的基础

具有极高敏锐度的感觉,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然而当我们能更充分且正确地使用感官,我们便更可能增强其熟练度,智慧也就能够正确灵活地运行。所以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我们的感官能够练习得更敏锐,那么即使只是属于芸芸众生中的一点短暂的成就,也会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就在这一刻,个体发展出了基本的概念,形成了智能的模式。”

(二)将累计的感官印象加以整理,使个体拥有井然有序的心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2。5~3岁时,已经吸收了极为繁多的感觉印象,这些印象逐渐积累,在没有整理的情况下,变得混乱而模糊,所以她形容这时候的儿童是“一个不清楚自己所继承的财富,却又希望透过专家的协助来了解其价值,并能加以编目、分类,以能完全控制这些财富的人”。我们必须给予儿童一种正确且具有科学性的引导,使这些混杂的现象能够秩序化,并使内在的概念明确化。这便是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第二个目的,而且蒙台梭利认为这个目的的重要性更大于前者。

蒙台梭利为了协助幼儿拥有井然有序的心智,设计了一系列的感觉教具与活动,并认为这个年龄的幼儿具有的敏感力,是有助于这种辨识与分类活动进行的。当儿童从事感觉活动时,会立刻与遗留于肌肉记忆中的概念相互联结,使儿童将外界事物与语言加以联结而理解。例如大小与红蓝的不同,儿童是可以理解前者是体积的差异后者是颜色的差异的,并逐渐认知到各种序列的对应活动。随着知识基础的奠定与累积,儿童的自我世界不断拓展与丰富。

(三)引导幼儿自发性的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智能不足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使用根据分阶段刺激原理制造的教具时,其间最大的差异在于:“用于智慧不足儿童身上,会使他变得有接受教育的可能,用在正常儿童身上时却能引发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在他的教学方法中加入了观察与自由两项原则,这使得教师“其实除了观察以外无事可做,教师教得少,观察得最多,她的作用是引导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1]”。这使得儿童的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儿童拥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时,他必须学习为他的自由做适度的选择与管理。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材料,因此提供一套能够增进幼儿感觉能力,促使儿童认知发展的教具就变得十分重要。蒙台梭利期待通过有系统、有次序的教具操作工作能为儿童奠定稳固的智慧基础。她曾这样形容蒙台梭利教具:“我们的教具使自发性教育成为可能,使感觉的组织教育可行,这样的教育不是靠教师的能力,而是靠教具体系来完成,呈现的实物首先吸引孩子自发性的注意,其次包含合体的层次刺激。”当幼儿能够自发地探索周围环境时,智慧活动便逐渐展开,蒙台梭利强调感觉训练是教育的起点。

(四)及早发现感官功能的障碍而加以矫正

3~5岁是幼儿感觉最敏感的时期,通过具有科学性的感觉训练,许多感官功能的障碍是可以逐渐被矫治的,这正好说明了为什么感觉教育最初的实施对象是智力障碍儿童。例如:幼儿选色与用色的过程可以显示出其内心的状况,喜用暖色的显示出内心的平安喜乐,喜用灰色的显示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红色代表活力、生气,蓝色代表忧郁;观察儿童使用色板的情况,可以发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缺陷,以便及早确认、及早治疗。

任务二蒙台梭利感官领域教具操作活动

一、感官领域视觉教具操作活动

蒙台梭利曾说:“有经验的母亲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事物特别感兴趣,就应该让他尽情看个清楚。”

(一)工作名称:插座圆柱体

教具构成

插座圆柱体有A、B、C、D四组,外形似木枕,上面有十个凹槽及连着小圆柄的十个圆柱。圆柱与槽的大小、高度遵循一定规则。

A组圆柱体粗细一定,约5。5cm,高度最高5。5递减,最低的1cm。

B组圆柱体高度一定,约5。5cm,直径最粗5。5递减,最细的1cm。

C组圆柱体高度和直径同时以0。5cm递减,高度由5。5cm到1cm,直径由5。5cm到1cm。

D组圆柱体高度以0。5递减,高度由1cm到5。5cm,直径由5。5cm到1cm。

本组教具由易到难分8次展示。

扫码看视频

第一次展示:配对

工作前经验

已有三指捏木桩操作经验或年龄在2。5岁以上。

操作材料插座圆柱体第一组。

工作目的

1。直接目的:能将圆柱体放进相应的凹槽里。

2。间接目的:

(1)训练幼儿视觉对物体尺寸的辨别力;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为书写做准备;

(3)训练幼儿从左至右的方向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