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际沟通与礼仪 > 第二课 交际礼仪(第3页)

第二课 交际礼仪(第3页)

(3)认真倾谈

与客人交谈,要热情坦诚,认真倾听。客人说话时,主人要表情专注,目视对方,切忌不停地起身、看表或边看电视边交谈,如此会让客人感觉受到轻慢。多人来访时,主人有责任巧引话题,活跃交谈气氛。

4。礼貌相送

(1)真诚挽留

客人告辞时,主人应予以挽留;若客人执意要走,要等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方可起身送行。送客出门时,应提醒、帮助来宾带走随身之物,若有回赠之礼,应及时送上。

(2)热情道别

送别客人,应送到室外或电梯门口;重要的客人应送至大门口、楼下或客人乘车离去之处;远道来访的客人,可视情况送至车站、港口、机场或下榻之处。客人离去时,应挥手道别,目送客人远去。待客人离开视野后,方可转身离去。

小故事

周总理送客

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西郊机场为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送行。飞机刚起飞,参加欢送的人群便自行散开,准备返回,而周恩来这时却依然笔直地站在原地未动,并要工作人员立即把那些上车的同志请回来。这次周总理发了脾气,狠狠地批评:“你们怎么搞的,没有一点礼貌!各国外交使节还在那里,飞机还没有飞远,客人还没有走,你们倒先走了。大国这样对小国客人不是搞大国主义吗?”当天下午,周总理就把外交部礼宾司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找去,要他们立即在《礼宾工作条例》上加上一条,即今后到机场为贵宾送行,须等到飞机起飞,绕场一周,双翼摆动三次表示谢意后,送行者方可离开。

点评:

尊敬和善意要通过合乎规范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不懂、不行规范,将有损自我形象和组织、国家形象。

二、馈赠礼仪

礼品的馈赠往来是社会交往中表达友好情感的一种手段。中国传统习俗讲究“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因此,送礼受礼是人之常情,但礼品的选择、赠送和接受,都是有讲究的。

(一)礼品的选择

1。因人而异

选择礼品时,最好先了解受礼对象的身份、性格、爱好及文化修养等,做到因人而异。所谓“宝剑赠侠士,红粉赠佳人”就是这个意思。

2。有的放矢

礼品的选择因送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商店的开业典礼,公司成立周年庆典,可送上一篮鲜花;同事患病,可送上有利健康的营养品;给知名学者祝寿,可送上名家字画等。

3。轻重得体

礼物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双方关系、身份和送礼的目的及场合。选择礼品要侧重于它的精神价值和纪念意义,不要以金钱来衡量礼物的轻重,所谓“礼轻情义重”。特别是在公务交往中,过于贵重的礼品,可能会给自己及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贴士

一般而言,送礼给外地的来宾,可选择本地的一些特产;招待外宾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礼品当然是送礼的首要之选。

4。注意禁忌

选择礼品时,要考虑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禁忌。如中国人送礼忌讳送“钟”,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西方人送礼忌送**,因为其被视为“丧葬之花”;烈性酒和带有动物图案的礼品不能送给穆斯林等。

小故事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抓,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点评:

作为感情的载体,礼物的轻重并不重要,关键是送礼的这份浓浓心意。

小贴士

在包装前,千万别忘了把礼品上写有的价格标签撕掉,以免因价格的高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疑,从而有损双方的情意。

(二)礼品的赠送

1。精美的包装

正式场合赠送礼品一定要讲究包装,精美的包装会增加礼品的美感,提升礼品的档次,更能表达出赠礼者对受礼者的尊重和友好。选择包装纸时,要注意上面的文字、图案及颜色,不要触及受礼者的宗教和民族禁忌。礼物应当面赠送,若请别人代送或寄送,可在包装纸上附上贺词或名片。

2。合适的时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