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使用或不使用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小资料
生产区域行走的安全规则
在指定的安全通道上行走,有人行横道线之处应走横道线。
横穿通道时,看清左右两边确认无车辆行驶时才可以通行。
禁止在正进行吊装作业的行车下行走,不准在吊运物件下通行或停留。
不得进入挂有“禁止通行”或设有危险警示标志的区域等。
禁止在设备、设施或传送带上行走。
在沾有水或油的地面或楼梯上行走时要特别注意防滑跌。
2)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状态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不安全状态分为下列几类:
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
④生产(实训)场地(环境)不良。
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过于杂乱的工作环境条件,也是一个不安全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不安全条件分为以下列几类:
①工作环境面积偏小或工作场所有其他缺陷;
②安全通道被堵塞;
③物质的堆放和整理不当;
④随意丢放地面的杂物、垃圾、油污;
⑤工作环境,如照明、温度、噪声等条件不良。
小资料
噪声污染
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危害: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对人而言,轻则影响睡眠、使人烦躁、反应迟钝;重则导致失聪、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
预防对策措施:
改造声源或尽可能降低噪声强度;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保证工间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