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安全科学技术
2。1安全科学技术的相关概念、术语
1。安全
安全就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无事故发生。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这里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安全工作就是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2。危险与危险源
探讨危险与危险源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清楚地知道,在实训过程中发生健康伤害与安全产生问题,直接或间接因素都分布在哪里,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防范。
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
(1)电源危害。
1)**的电线;
2)配电箱、机床电器箱;
3)设备外壳,变压器附近等处。
(2)实训设备、用具危害。
1)机械设备零部件做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
3)刀具造成的伤害;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伤害;
5)手用工具造成的伤害;
6)电弧光造成的伤害。
3。事故
(1)事故的概念。事故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
(2)事故特征。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已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
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个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果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以克服的。
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3)事故的分类。
1)记录事故。师生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实训日的事故。
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3)轻伤事故。轻伤是指师生负伤后休息一个实训日以上,损失实训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
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师生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