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些东西带在路上,也用不到。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事情发展,远比他们快多了。
天不亮,就听村子里乱糟糟的。
一整夜没睡,守着火烤肉的王氏,忙把李老三叫醒。
李老三衣裳还没穿好,外面就响起敲锣声。
“各家听着啊!要和村里一起走的,赶紧收拾!中午出发!过时不等!有亲朋可投靠的,早寻去处!”
李老三嘱咐王氏:“把孩子们叫起来,赶紧收拾,我去趟村长家。马上回来!”
“嗳!你慢些,小心别摔着了。”
……
村长家不大的小院里,已经坐满了人。
一堆人七嘴八舌的说着意见。
“老村长,实再不行,咱进山躲躲吧!总比背井离乡强啊!”
有人不同意:“躲?天不落雨,大伙都饿死渴死在山上吗?”
“那咱走,也得有个去处吧!再说,谁知道边口镇以外,是不是也闹干旱呢?咱这么一走,啥时候是个头?”
“那也不能在这等死!”
“老村长,您是李家洼,最有学问的人,你给拿个主意!走是不走,若是走,往哪里走?”
这怕是要出事啊!
良久,一声不吭的白发老者,终于发话了。
“咱们往南走!听说那里,有用不完的水,和整日挂在天上的太阳,大伙要是信得过我,咱们就往南走!”
质疑声自然是少不了的。
比如李三娃。
但拥护的更多。
老村长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知道的肯定比他们多,说的也定然都是真的!
眨眼间,拥挤在院里的人群散去。
听得出来,大多数人都打算跟着老村长走。
李老三心头悬了两日的大石头,终于可以稳稳落地了。
他们家,也要跟着老村长走。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走不动了,至少一个村里人,还帮衬着绣儿。
不至于让他们娘几个流落他乡,受人欺凌。
猫在半高人的墙根下,直待村人们散去,李老三这才进了院子。
“大伯,我能和您说两句话不?”
老村长点头,走出来。
二人在门前,小声低语一阵。
老村长的脸色,也随着李老三说的话,变了又变。
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许久,老村长拍了拍李老三的肩头,点了点头。
李老三就像个得了糖的孩子,又笑又叫的蹦得双脚离地。
欢欢喜喜的跑回家去。
院子里,王氏已经把一切都收拾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