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园长协调家长与教师关系的案例 > 第一节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工作观(第1页)

第一节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工作观(第1页)

第一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工作观

一、明晰家长的角色定位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也对教育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为风”,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类拔萃。这种普遍存在的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家长的角色意识、教育作用,关系到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家长是推动幼儿园良性发展的外驱力

首先,家长是幼儿由“扶着走”再到“自己走”的帮扶者。

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一直由家长“扶着走”的,也没有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一直不受家长帮助而自己会走的。事实上,孩子往往是由家长“扶着”起步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由“扶着走”再到“自己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无私地全身心地投入,和善地帮助、指导,勇敢地探索、实践,家长之于孩子,完全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这样孩子才能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使幼儿由不懂到稍懂到懂得很多,由不会到稍会到会得很多的过程正如孩子学步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无私全身心地投入,和善地帮助、指导,勇敢地探索、实践。

其次,家长是使幼儿从“学习学会”到“学会学习”的精心设计者。

家长既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先在家长指导、帮助下认物、识字、明理,然后学会独立自主,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当然,为促成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家长们往往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寻找指导孩子的好角度与切入点。

再次,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显性和隐性环境的积极优化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从教育目标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只有家园双方在育人方向上达成共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才能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是促进幼儿茁壮成长的重要影响力

首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导向者。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最长久的场所,是孩子天然的学校。一个儿童入学时已经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还持续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对学校教育起协助和补充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都是先从家庭里习得的,而并非只是在幼儿园学到的,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起点,家长引导着孩子的成长。

其次,家长是孩子言行的规范者。

家长的义务是教养子女。家长们看着子女长大,又常年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各方面表现应该都了如指掌。尤为可贵的是,“家庭在德育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和固有特点:如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因势适时的针对性、遇物则诲的灵活性、血缘关系的权威性、言传身教的示范性等”。因此,子女的一切不良的行为都能而且应该及时由家长予以矫正,子女的一切正当的行为都能而且应该及时由家长加以发扬。

(三)家长是健全子女个人人格的强大助动力

首先,家长自我教育是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关键举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家长在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加强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自身的教育问题。

孩子与家长有着亲子情感关系,有着经济依存关系。家庭影响孩子,父母教育子女,主要是以血缘关系或抚养关系为基础,以潜移默化影响和熏陶为主。家长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性格气质,行为习惯,爱好特长和教育方法,都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知识的拥有和实践,情感、意志的塑造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都具有特殊的渗透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功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日常言行表现。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就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反之,家长本身言行不一,品行不端,对孩子的教育则很难奏效。因此,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完善家长的自身形象,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发挥家教功能,这实际上也是支持、配合学校教育。

其次,家长的自我教育是促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基础。

家长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又必然促成孩子的自我教育,并使孩子最终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行为是孩子唯一可仿照的模式;孩子对家长绝对信任,因而在模仿时就会不加任何选择。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家长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孩子们从家长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动力,从家长的自我教育中得到了教育,体验到了乐趣。这是任何学校教育都无可替代的。

家长在幼儿园教育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有所作为的。家长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开拓者,是协调、沟通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践行者,是发展、强化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与推动者。

二、家长类型分析

如今在幼儿园的生活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因“4-2-1”的养育方式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不同的家长因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作经历不同导致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家长是幼儿园服务对象之一,了解家长的类型有助于教师做好家长工作。

家长类型有多种分类方式,本文按照三个维度对家长群体进行了分类,一是按照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分类;二是按照对班级工作配合度分类;三是按照家长的性格特点分类。

(一)根据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分类

1。严厉型的家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