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任务二 老年人临终关怀(第2页)

任务二 老年人临终关怀(第2页)

尽管病患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选择死亡方式等。

3。提高生命质量

临终并不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已失去价值和意义,对周围的一切不再有兴趣。临终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医护人员要关爱体恤病人,正确认识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尽其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营造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让病人在舒适安宁的状态下走向死亡。

4。重视给予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由于心理上的脆弱和思维上的混乱状态,特别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和关心。医护人员需换位思考,认真倾听病人的感受、想法和希望,帮助病人逐步接受死亡的事实。在实施症状控制措施时要反复而耐心地告诉病人,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此外,还应采取措施安抚家属情绪。

二、老年人的临终身心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临终病人在死亡前往往会经历一系列生理机能的变化,如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功能减退,胃肠道蠕动逐渐减弱,肌张力丧失(大小便失禁、呈希氏面容),感知觉和意识改变等。针对这些症状,医护人员提供合适的照护,尽可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感觉舒适,保有尊严。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照护包括:

1。改善微循环功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末梢循环及尿量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注意保持患者提问,必要时应用热水袋,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与用物。

2。改善呼吸功能。痰液堵塞与呼吸困难是临终患者呼吸系统的最主要问题。护理上根据医嘱,及时给予吸氧。病情允许时可适当采取半卧位或抬高头与肩。床旁准备好吸引器,及时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液。

3。控制疼痛。WHO建议采用三阶梯法控制疼痛。轻度疼痛采用非麻醉性镇痛剂,中度疼痛采用弱阿片类止痛药,重度疼痛采用强阿片类止痛药。

4。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临终患者极易导致压疮发生,应帮助患者维持舒适的姿势,勤翻身,经常按摩受压和骨突处,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并给予患者温热水擦浴,使患者舒适。

5。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眼睑不能闭合者涂眼膏,并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预防角膜干扰与干燥。听力是最后消失的感觉,应避免在病人旁边窃窃私语。

(二)临终病人心理需要的主要内容

1。躯体的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环境、睡眠、饮食、排泄等的具体需要。由于多数老人因疾病缠身感到极大的痛苦,因此对躯体疼痛的控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2。安全的需要。由于接受检查治疗,与亲人分离,多数老人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和孤独,需要亲人的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的同情和关心。

3。尊重的需要。家属和医生应尊重老人各项权益和尊严,如知情权、选择权、发言权等,重视他们反复提到的想法和愿望,创造条件给予满足。

(三)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美国精神病学家库布勒-罗斯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的心理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抑期和接受期。医护人员可在这五个阶段中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

1。否认期。临终病人在早期,对医生的诊断一般都感到震惊和怀疑,不承认自己只有几个月的生命时间,采取否认态度,往往寄希望于复查和转院来证实之前的诊断是错误的。这个时期的心理护理要特别注意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逐步取得病人的信任。尊重病人的反映,采取理解同情的态度,对于病人的询问,不回避、不隐瞒、不欺骗,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病人,希望他能尽快接受现实,消除对立情绪,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2。愤怒期。在确认诊断无误后,病人知道预后不佳,开始感到愤怒和生气,不理解为何病情恶化到这种地步。此时,病人可能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或家属身上,不接受治疗,有时会发生破坏性行为。医护人员要提供环境和条件让病人发泄,婉言相劝,绝不可和病人争吵。但是要制止过激行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给予病人宽容和理解。

3。协议期。临终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可是他还觉得可能有一线希望。因此,他会付出努力,积极和医护人员配合以求延长生命的时间。此时,医护人员应该更加主动地给予关心和指导,尽量满足他在医疗、生活照顾、心理需求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合理要求。

4。忧抑期。病人已知自己面临垂危,表现出极度伤感的情绪,出现沉默、哭泣甚至自杀的反应,某些老人开始考虑自己死后对家庭与子女的安排,要求留下遗言。许多人开始急切地要求见到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此时,医护人员要尽量满足亲属陪伴的要求,安排好亲朋好友的见面和聚会。要特别注意病人行为的安全,清除能伤害病人的各种器物,防止病人自杀。

5。接受期。这时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常常处于嗜睡和昏迷状态之中。当临终病人知道死亡即将来临时,在思想上不得不接受,一些焦虑、恐惧情绪基本消失,出现所谓的“回光返照”现象。这时候,医护人员要尊重病人,不强迫交谈,给病人安排单人病房,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继续给予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其未了心愿,让病人能平静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此外,还有注意安慰病人家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和诊断,确定病人身心及社会状况

通过会谈、观察、阅读病历等方法对临床病人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支持资源进行评估。由于病人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会经历明显而重大的身心变化,因而需要对其多次进行评估和诊断。

生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张力;胃肠功能;感知觉;疼痛。

心理:情绪与心境;反复提及的想法;未达成的心愿。

社会:主要的支持者,人际关系等。

二、针对病人的生理状况提供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改善微循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