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任务八 老年人自杀的防范与心理护理(第1页)

任务八 老年人自杀的防范与心理护理(第1页)

任务八老年人自杀的防范与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人自杀行为的特点;

了解老年人自杀的心理护理技巧。

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自杀前的心理行为作出预判;

能为老年人自杀行为提出预防和心理干预的方案。

工作任务描述

72岁的蔡明玉是广西北海人,患有麻风病多年,和老伴一起居住在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泥砖房中。2014年10月3日,天还没亮,蔡明玉就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趁丈夫不在时喝下早已买好的农药,2小时后便不省人事。

“她病得厉害,已经多次选择自杀,她觉得活着非常痛苦,或许死了是一种解脱吧。”蔡明玉的丈夫告诉记者。在这个距离广东省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今年以来已有多位老人相继自杀身亡,另有1位自杀未遂。

10月2日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被称为“老年节”或“敬老节”。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此前公布的结果显示,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1]

思考:

1。蔡奶奶的行为是什么问题所导致的?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2。对蔡奶奶的行为,如何进行预防?

基本知识准备

一、自杀的含义

自杀是指一个人自愿、故意杀死自己的行为或情况,但也指任何人杀死自己的意愿或倾向。自杀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的行为(中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杜克亥姆在他的《自杀论》中对自杀行为作了如下的定义,“由死者自身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的场合,而且死者明明知道要发生这样的结果而去死的场合,都叫做自杀。这样定义之下的行为,在其死亡结果发生前就中止了的时候,是未遂”。自杀,如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把自己杀害的行为。老年期的自杀是指60岁以上个体蓄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目前不少学者已把自杀行为看作是一种疾病。这种看法一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与疾病的定义,二是自杀作为疾病,确实有它独特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学、预防学、治疗学、护理学、分类学等完整的内容。

提出自杀是一种疾病,也是基于患者在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不正常状态,是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提出的。自杀学已经形成一门学科,是精神病学、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是以自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交叉学科。自杀学研究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最终为了战胜自杀,而不是做自杀的帮凶。

不管怎样,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自杀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病理现象,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过去由于青年期的自杀者自杀所占比例较多,致使老年期自杀多发性多被掩盖,而不被看作是严重的情况。而且老年人自杀虽然有多发性,但由于老年人因衰老、疾病,死亡数较大,因而自杀反不被人注意,对他们的自杀病因也研究的较少。

一般来说,在自杀者的周围,被认为存在着10倍的自杀未遂者(特别是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自杀的既遂率要高)。当把自杀行为作为精神障碍的结果来考虑时,就可以想象到在自杀行动的周围存在许多苦恼着的老年人(精神障碍者)。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年人的自杀率高,足以说明老年期的精神障碍的多发性。

老年人自杀率高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斯里兰卡、匈牙利、日本、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瑞典和瑞士。在总自杀率低的国家如拉丁美洲诸国以及菲律宾和泰国等,老年人自杀率亦高。

20世纪中期和后期,世界各国老年人自杀率有下降或持平的趋势,同青年期自杀率的变化恰好相反。逐年提高的有匈牙利和斯里兰卡等历年来总自杀率高的国家,也有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意大利、挪威,还有历年总自杀率低的国家如哥伦比亚。老年人自杀率下降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格兰和威尔士、瑞士和瑞典等。自杀率持平的有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希腊、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老年自杀率的世界趋向是持平或下降,这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结果和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有关。中国农村老年期自杀率较城市高,提示老年人的赡养和保护制度有待建立或完善。但中国老年人的自杀诱因复杂,不单纯是生活问题。

二、自杀的类型

1。根据老年人自杀的动机来分

把老年人自杀分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报复型自杀和绝望型自杀。利己动机的直接考虑主要是:摆脱身心疾病所造成的痛苦、逃避家庭责任以及在大部分家庭内部发生人际冲突后的出气举措,其中,尤以摆脱身心疾病所造成的痛苦为主。在利他的动机所导致的自杀中,直接因素主要有殉节、减轻子女负担和代替亲人尤其是子代担当某种责任等。一些高龄老人在其遭遇子代的早逝或非正常死亡时,基于传统文化的考虑,他们会认为可能是自己寿数过高而“克死”了子代以致选择自杀死亡从而扭转子代的非正常死亡困境。导致老年人陷入绝望而自杀的直接因素主要有生存困难、价值不能实现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其中,生存困难导致的自杀是一种最主要的绝望型自杀。以自杀作为手段来报复各种纠纷中的当事方所形成的报复型自杀亦有一定的比例。从纵向来看,利己型自杀与绝望型自杀越来越多,而利他型自杀和报复型自杀则越来越少,摆脱疾病痛苦所导致的利己型自杀与因生存困难而绝望的绝望型自杀的增多尤其突出。

2。根据自杀的目的分

可将自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死亡为目的的自我攻击型的自杀行为;另一类是不以死亡为目的的准自杀行为。其更深层的动机是“求助”,企图用自杀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关注,并使对方忏悔,这与自杀未遂的概念不同。这种分类一般也适应于老年人。准自杀行为者本来就未考虑到真正去死,它只是在一般语言交际的努力彻底失败后隐藏或公开地试图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当事者有意使自己的行为给活着的人一种提醒、警告或者抗议,使他们感到有罪、终生受到谴责或后悔莫及,因此有人将这种借助自杀来报复对方的行为称为“呼助举动”。

3。根据自杀者的心理反应分

可将自杀分为情绪型和理智型两种。情绪型的自杀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其中大多数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愧、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一般来说进程比较快,发展期短,甚至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理智型的自杀与情绪型的不同,它不是由于偶然的刺激唤起的**状态所致,而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之后,逐渐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自杀措施。因此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例如,孤独者的自杀,精神空虚、厌世者的自杀,为某种教义献身的宗教徒的自杀都属于这一类。情绪型自杀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中较多。理智型自杀则多见于老年人,但也不排除情绪型自杀在老年人中的发生。老年人由于体衰多病,若再加上丧偶、丧子之痛,或绝症过于折磨等因素便萌发了自杀念头。从萌发自杀念头到下决心自杀,多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甚至对自己的丧事都做了安排,或写了遗嘱。

三、老年人自杀的影响因素

我国学者认为老年自杀者的自杀冲动与其本人生活事件有关,如夫妻吵架、家庭不和、子女不孝甚至虐待、身体有病、生活困难、亲属生病或死亡、晚年婚姻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会使老人产生相应的心理危机,使他们出现慢性焦虑、精神抑郁甚至绝望。简单来说,老人自杀诱因主要有: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病等;心理创伤,如受子女虐待、孤独等;应激**事件,如丧偶、退休、恶性肿瘤和个体本身的因素等。促使老年人自杀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为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单独分开去理解。简略分析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和社会因素

(1)孤独落寞情绪。现代社会的变革使得老年人越来越远离家庭决策中心,越来越被边缘化,“说不上话、主不了事”的落寞使得老年人利益表达机制受损。老年人在社会上,若越来越感到寂寞,愿望不能满足,情绪越来越抑郁,有时就会选择自杀的道路。Barraclough(1971)用死后心理分析研究老年人自杀者,发现50%单独居住,而社区中一般老年人只为20%。吉解民研究发现416例老年自杀者中,与子女分居的296例,占71%,与子女同居的73例,占18%,在养老院或医院的47例,占11%。以上统计显示,老年自杀者中与子女分居的占了绝大多数。独居老人常因思念远方儿女,难免感到孤独,久之产生了焦虑、恐惧,易患抑郁症。

(2)应激事件和人际纠纷。在得知亲友、子女死亡等重大家庭变故信息后,老年人往往一时无法接受事实,因而产生自杀以逃避现实的心理。老年人的各类人际纠纷也会导致老年人自杀,各种家庭矛盾、夫妻不和在老年人自杀者中也较为多见,值得重视。同时老年人在增龄后对解决社会、家庭心理应激的能力与耐受力降低,碰到无法解决的心理矛盾时,可能就会产生焦虑、忧郁、绝望而发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3)经济困难。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因为年老不能劳动导致自己经济收入减少、年老体弱多病医药费用增高、儿女抚养不力等多个原因综合导致老年女人自杀。城市老年人在经济萧条时自杀率最高,退职后自杀者也居多。经济困难是老年期自杀的主要原因,20世纪后期有学者在广西某地调查认为,经济困难占老年女人自杀原因的30%,占老年男子自杀原因的56%。同一时期对四川某地的调查认为,因子女赡养或不孝问题自杀的占63。4%。养儿防老在广大农村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老有所养也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但是在农村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刘燕舞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自杀从来就是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的。老年人自杀的道德经验事实显示出,当前农村的道德衰败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

2。躯体因素及精神疾患

(1)老年慢性躯体疾病。老年人患有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或疼痛性疾病时有较高的自杀风险。躯体疾病在老年人自杀上所起的影响超过年轻人,如年轻人因躯体疾病自杀占10%,老年人为此轻生则占35%(Sainsbury,1995)。早年报道指出,65岁以上自杀者70%与躯体疾病直接有关(Dorpat和Ripley,1968)。除绝症(如老年恶性肿瘤)外,其他一些老年病,如中风偏瘫、白内障失明、严重的老年帕金森病也促使老年人不堪折磨而选择自杀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