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任务四 养老院老年人心理与心理护理(第2页)

任务四 养老院老年人心理与心理护理(第2页)

入住养老院后,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养老院中走完余生的。他们经常眼见身边的人死去,这对活着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联想到自己的将来,从而对前途失去信心。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远离了社会,远离了家庭,他们难以直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家庭的温馨,在精神上容易产生压抑与苦闷,出现自卑心理。

三、养老院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孤独:老年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且不少养老院地处郊区,同外界联系较少,在进入养老院后都会出现孤独。

恐惧:由于老人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会对周围人不信任,特别是会对养老院里的医务人员。担心工作人员照顾不好、与别人相处不好、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等而产生恐惧。

抑郁:由于疾病、身体各脏器退行性病变、儿女工作忙、不理解、独居等各种原因,老人们多会产生抑郁心理,对周围漠不关心,喜欢独处,也不爱走动,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活动起来,唤起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四、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工作的素质要求

养老更要养心。护理人员是养老机构与老年人接触最多的人,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养老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担任照顾老年人日常饮食起居和日常护理工作,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于老年人是否能够在养老院中住得安心、放心、开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养老院里是否真正做到心理养老,科学心理护理,对护理人员具有以下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念和服务理念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稳定社会的基石,而不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护理人员,最基本的就是要树立正确对待老年人的观念,认识到老年人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并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使老人们在养老院中仍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天地。

2。要充满爱心、耐心和孝心

养老院中的老年人对于亲情的渴望是最为强烈的,要想真正体现出以“老人为本”的心理养老,作为与老年人日夜相伴的护理人员需要做的基本一条就是怎样充当好这些无子女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的儿女角色。

一个人或许会没有子女儿孙,但绝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父母,代际之间的亲情是不能用等价交换的思想去认识的。人老了以后身体难免会有些毛病,甚至有些人会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加之老年人一般有唠叨的习惯。因此要把老年人照顾好,应该做到任劳任怨、细心耐心,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这种换位思维很重要。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接触最多,关系也最密切,因而表达这种孝心和爱心的机会也最多。同样,老年人的心理受护理人员言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对待这些平时缺少自己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时,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措辞及方式,要注意护理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首先要在思想上接纳老年人。

3。全身心地投入

护理人员为了让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能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奉献与牺牲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名称职的养老院护理人员就要以平凡、勤劳为荣,以解老年人烦恼为乐。物质需求的满足只能让人享有一时的快乐,只有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并为之奋斗,人才可能一辈子快乐。作为养老院中的一员,护理人员应当尽量将自己融入养老院当中。在全心奉献的同时,定能有所回报,并可以获得成就感。

4。尊重每一位老年人

入住养老院老年人的情况各异,但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护理人员应该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尊重身边的每一位老年人,做到对他们一视同仁。无论老年人背景如何,对他们的独立性与需要都应给予尊重,并以此表达对个人内在价值的认可。正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所规定的,老年人虽然各不相同,但是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却不能以他从事生产、创造财富的多少来评价。

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相处久了,彼此之间总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代际亲情,这种代际亲情是一种无私之情、无价之宝,是人类本性的一种体现。只有具有深厚代际亲情的人,才能够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致关爱整个社会,使得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5。因人而异,采取多种护理方式

前文所强调的一视同仁是指对于不同的老年人采取的态度应该是一视同仁,但是老年人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常出现一些差异,要想使每个老人都能满足,安享晚年,护理人员则应该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

比如对于性格外向、爱与人交谈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则应当尽量充当一名倾听者的角色。老人有时会有许多话想对人说,但是子女不在身边,而同住的老人未必愿意听,时间一长,老人会感到无人倾诉而郁郁寡欢。碰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就应该仔细观察,帮助老人实现愿望,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通过聊天,可以增强老人生活的信心,加深彼此的感情,使老人更好地适应养老院的生活,让老人感到愉快和满足,同时对老人的困惑给予及时的疏导,使老人心情愉悦。

6。鼓励和帮助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让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保持良好的心境。体育锻炼对调节老年人的情绪,增强老年人的毅力,促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养老院的老年人或受到场地限制,或因身体欠佳,或觉得年老了没有必要锻炼等因素的影响,不太愿意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这时,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开导他们,鼓励他们;其次,可以在有限的场地内组织一些适合老人身心特点的活动,如打太极拳、做健康保健操等。

7。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

作为护理人员,在掌握了扎实的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习一些有关老年人身心特点的知识与技能,如老年生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老年膳食与营养,老年生活心理护理等。掌握这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护理人员结合不同老人的身心特点,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满足老人不断变化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渴望知识、虚心好学是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与保障。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养老院老人心理护理的方法

1。一般性心理护理

此种护理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护理对象,所有的养老院护理员都应做到。养老院护理员应为老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的沟通,通过促进患病老人与护理员间的良好交往,强化养老院老人的心理支持系统,为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护理和休养的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对老人的负性刺激,加强老人的健康教育,满足老人认知的需求。

2。支持性老人心理护理

此种方法是运用治疗性的语言,如鼓励、安慰、解释、指导、启发、支持和保证等方法帮助养老院老人认识问题,改善老人的情绪并矫正不良行为,通过老人心理与生理的交互作用,调节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维持老人的生理稳定,预防老人心身疾病的发生,帮助老人尽早的康复。

3。技术性老人心理护理

养老院护理员应针对老人的异常心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手段,调适老人的心理,如果老人的心理异常较为严重,就需要与心理医生一起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的服务,消除老人异常心理及行为。

二、养老院老人心理护理的技巧

1。让老人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

养老院中的许多老人行动不便,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但是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精心照顾不等于包办一切,代替老人去做所有的事。到了老年期,老人常出现身体上的不便,也因此给老人带来了心理负担,内心承受了一定的痛苦,护理人员若替代老人完成所有的事,更会使老人感到自卑,由此产生无用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