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不良,不善交际,朋友少或者没有朋友的人也容易引发离退休障碍,这些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苦闷,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相反,老年人如果人际交往广,又善于结交新朋友,心境就会变得比较开阔,心情开朗,消极情绪就不易出现。
4。职业性质
离退休前如果是拥有实权的领导干部易患离退休综合征,因为这些人要经历从前呼后拥到形单影只、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的确难以适应。其次,离退休前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也易患此症,他们如果想再就业往往不如那些有技术的人容易。
5。性别因素
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退休后,活动范围由“外”转向“内”,这种转换比女性明显,心理平衡因而也较难维持。
四、离退休综合征防范与心理护理
1。老人方面
(1)做好离退休生活计划和心理准备。离退休生活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保健方面的预先策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顾等。老年人应能领悟社会的进步,顺应社会的需要,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一些研究表明,离退休前曾做过妥善计划的老年人适应能力强,就会产生安全感,对退离原职泰然处之。在退休后6个月就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反之则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生理规律的必然。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新退休主义认为:退休可以消灭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调整充电以等待更好的发展机会,给自己减压寻找丢失的生活乐趣,或者解决一些长期职场生涯耽误的“个人问题”。
(2)随角色改变,调整角色行为。老人不但生理功能发生衰退,在社会、家庭中所肩负的责任也发生了变化,由“主角”逐渐转变为“配角”,从一个领导者转变成为赋闲养老的老人,从有规律的在职生活转变为悠闲的家居生活。因此,有许多离退休老人感到不习惯或心理上无所适从,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清闲”生活,从而产生了孤独感、寂寞感,造成心理冲突或心理矛盾,导致老年性忧郁症和其他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应主动适应角色改变,调整角色行为。如某局长,退休后不适应角色变化,仍觉得自己是局长,仍以局长的“身份”参与集体活动,指挥别人,自然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因而遭到冷落,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造成睡眠障碍。所以老年人应面对现实,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角色变化,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
(3)了解角色期待,调整角色行为。角色期待是在社会或群体中每个人提出符合自身身份的要求,角色本人应了解这种期待,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和周围的人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如某主任离休后,他热爱集体,关心单位的发展建设,经常以普通人身份回到单位,和基层人员促膝谈心,解决思想问题,帮助协调上下级关系,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心情舒畅,乐在其中。老人可对家庭社区发挥自己的余热。
(4)主动培养自己的爱好。在职之时就注意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阅读、资料积累、文体特长、科技特长等,以便离退休后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愉快而充实,消除失落感。
(5)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克服孤独感。老年人应认识到离退休后人际交往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应逐渐努力在新的人际、新的内容上进行交往,以克服孤独感。增加与周围同龄人或同行的交往,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周围的同龄人或同行聊天、散步或进行其他活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交几个知心朋友,以维持和社会的接触。人到老年,虽然退出了岗位,但仍是社会一员,仍应关心国家的大事、社会的发展,不要自我疏远。应量力而行,尽可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如社区志愿者、社区安全员等,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克服了离退休后出现的远离熟悉群体的孤独感。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应尽自己所能,关心、体谅其他成员,对家庭大事要发扬民主,小事应尽量随和,以保持家庭各成员间融洽和谐的气氛,安享天伦之乐。
(6)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衰老的症状的自我感受和认识,首先要识老、服老,合理、实事求是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分劳累和紧张,但又要不畏老、不服老,切忌忧心忡忡、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老朽感、末日感。不少70~80岁的科学家、政治家还能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振奋精神,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人到老年,各种疾病也会随之增加,对身心健康会产生影响。对待疾病的态度,一是要警惕,二是不要怀疑忧虑。在身体有变化或感到不适时,要重视,及时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
(7)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因此,培养健康的情绪,注意情绪的紧张适度,使情绪有适当的稳定,保持心理平衡,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家庭方面
家人对老人的理解以及适当的心理鼓励、引导、帮助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将有利于离退休老人摆脱心理危机。
3。社会方面
在办理离退休手续过程中,原单位应建议离退休者多给工作提意见,大家仍需要他的帮助和支持,可以推荐他上老年大学,或参加单位、社区老年人活动组织的活动。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心理护理评估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小王从刘爷爷儿子口中了解到刘爷爷的性格特点,通过入户走访,与刘爷爷拉家常,建立了初步信任关系。通过积极倾听、同理、真诚等技巧建立专业关系;掌握支持性技巧、引导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与老人进行会谈,了解刘爷爷的真实需要。通过与刘爷爷及其儿子交流,对刘爷爷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刘爷爷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如下:
生理状况: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失眠,浑身不舒服,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心理状况:孤单、空虚、烦躁,莫名其妙想发火。
社会关系:刘爷爷平时除了带带孙子,就是栽花买菜,跟社区其他人来往不多,儿子儿媳工作忙碌,很少时间陪伴老人,连吃饭也是来去匆匆。
二、心理护理诊断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分类诊断,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
刘爷爷退休后出现“不顺心,失落感”,感到空虚、烦躁,并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夜不能寐的症状,且经过身体检查并无生理上原因,根据离退休综合征临床症状以及刘爷爷的生活背景事件,可以诊断出刘爷爷表现的是离退休综合征。
三、心理护理计划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