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太,74岁,儿孙满堂。患有支气管哮喘15年,5天前由于感冒,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来院就诊。住院后,给予抗炎、化痰、激素平喘治疗后,病情未明显好转,夜间频繁哮喘发作,张老太被疾病折磨的身心疲惫。这两天儿女亲属频繁地来探望她,就连远在国外的大女儿一家也回来照顾她。近日家属发现张老太情绪低落,不言不语。而且只要到晚上张老太就特别紧张,不睡觉,不关灯,而且每隔一会就让家属去叫护士来看她,不停问护士自己的情况。
思考:
1。张老太在住院期间出现了什么心理问题?
2。如何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中国老年网,http:。。
3。杨凤池,崔光成。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4。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hyzqalfxxielaobanlv
三、老年原发性青光眼与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孙某某,男,76岁。因右眼反复胀痛伴同侧头痛、视力下降,近日加重,3天后来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0。1。右眼睫状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浅,周边前房为14CT,房水无异常,瞳孔散大约6mm,对光反射消失,晶体混浊膨胀,余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为14CT,瞳孔圆,光敏,晶体混浊,眼底无明显异常。IOP:左眼18mmHg,右眼57mmHg。诊断: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急性发作期,左眼临床前期);2。双眼老年性白内障。
思考:
1。老年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孙某某入院后会有哪些心理变化,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原发性青光眼的定义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位居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原发性青光眼随年龄增长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青光眼患者呈增加趋势。老年性原发性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科心身疾病,由于病理性高眼压导致视盘灌注不良,并发视功能障碍的疾病,分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
二、临床表现
1。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随相应症状的眼病,发病急,多见于女性,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表现为眼部剧痛伴有偏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常有恶心、呕吐及周身不适等症状。检查发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压明显升高。
2。开角型青光眼起病缓慢,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由于眼压不稳定,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眼胀、虹视、雾视、头痛,晚期视功能进行性损害导致失明。
三、影响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青光眼有明显家族遗传性,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占整个发病人群的20%以上,发病率是无家族史的数倍。
2。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健康,常吃辛辣食物,嗜烟酒、失眠、长期便秘等因素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3。视力改变:临床发现,老年人常伴有近视、远视、老花眼,因此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远视者多伴有闭角型青光眼,而13的近视者可患有开角型青光眼。
4。其他因素:临床调查发现,眼部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如前房变浅、眼轴短、晶体变厚、等因素均可导致眼压升高。另外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因素也与眼压升高有密切关系,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青光眼形成。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应激因素:应激事件是诱发青光眼发病的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可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呼吸增快,瞳孔扩大、肌肉僵直、皮质醇激素分泌增多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导致眼压升高。据调查显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多是在发病前有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如疾病、家庭矛盾、退休、经济困难及周围环境改变等。而低眼压性青光眼常由寒冷、情绪应激所激发,约超过50%的患者是以长期心理紧张为主要诱因。持续应激使正常眼的眼压升高,而对于易患人群或青光眼患者来说,轻微的应激就会导致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或使病情加重。
2。个性特征: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由于性格类型导致同一应激引起的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别。多数学者认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受暗示性强、神经质,A型性格明显。当发生应激事件后,情绪容易波动,常有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焦虑沮丧、失眠等,使眼压持续升高,导致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病人与正常人个性无明显区别。
3。情绪:情绪的变化可以使眼压急剧升高,易导致青光眼。据调查,约80%的青光眼急性发作与情绪突然变化有关。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入睡困难等均为影响因素。情绪波动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异常,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房水生成过多或排出不畅,眼压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发作。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病人
1。了解患者的患病及治疗经过,评估导致青光眼发作的诱发因素。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