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抑郁症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掌握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诊断;
能为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张女士,62岁,退休工人,初中毕业。张女士一生经历坎坷,总觉得身不由己,厄运缠身。初中毕业时,家中变故使她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50岁时丈夫突发脑出血去世。5年前儿子一家又由于车祸意外身亡。从此,张女士变得情绪低落,忧郁沮丧,一生的坎坷挫折总是挥之不去,觉得自己似乎是家人的克星,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厌世,不愿意与朋友来往,别人的欢乐反而增添自己的痛苦。她常常独自呆坐,伤心流泪。长期情绪低落,张女士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明显下降。
思考:
1。张女士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2。如何对她实施心理疏导,使她积极面对生活?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抑郁症的定义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心理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可能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可达数年,大部分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年龄在60岁以上的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的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的抑郁症;和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言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60岁的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老年期特有的特点。在临**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抑郁症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言语活动减少等。老年抑郁症发作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青壮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别,主诉多为认知功能损害和一些躯体不适。
1。情绪低落
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于以往的爱好缺乏兴趣,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严重者会感到绝望,对未来丧失信心,无助与无用感明显,自责自罪、丑化和否定自己。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有焦虑,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其抑郁症状。
2。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多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老年抑郁症患者总觉得脑子明显不如以前,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计算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需与老年期痴呆相鉴别。痴呆多为不可逆的,而抑郁则可随着情感症状的改善有所改善,预后较好。
3。自杀观念和行为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观念和行为。一般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得多,特别是抑郁与躯体疾病共存的情况下,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因此患者家属需加强关注,严加防备。
4。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可表现行动迟缓,生活懒散,不愿意说话,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在乎,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经过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而且总是感到精力不够,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闭门独住、疏远亲友。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便秘、身体部位疼痛。主诉躯体疾病加重,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抑郁发作特征性表现为睡眠障碍,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三、影响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由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
1。遗传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间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2。生理因素: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特别是脑功能的退化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功能削弱、正常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脑形态的变化等有关。
3。多数人发病前有社会心理诱发因素,最常见的诱因往往在退休后社会生活范围变窄,与同事间的交往中断;邻里间互不往来,人与人之间隔阂增大;生活居住环境改变;家庭中子女已长大成人,独立生活,不再依赖自己时;身体条件减退,疾病缠身,能力下降等因素导致老年人自觉社会价值感降低,缺乏情感支持,有被社会遗弃的失落感,增加了患抑郁症的风险。
4。躯体疾病因素:老年患者特别是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白内障等内科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情绪低落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5。其他因素: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可达24。9%,社区老年人群抑郁症发生率达29。3%,而与子女关系融洽者较关系紧张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二)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特征: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多为固执己见、依赖性强、心胸狭窄、办事认真等特点。在衰老过程中常伴随人格特征的变化,如孤僻、依赖、固执等。人格特征的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有较突出的回避和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