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ppt课件 > 任务一 老年人死亡心理与死亡教育(第1页)

任务一 老年人死亡心理与死亡教育(第1页)

任务一老年人死亡心理与死亡教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

掌握死亡教育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老人对死亡的心理态度;

能结合不同老人的特征合理开展死亡教育。

工作任务描述

姜大妈57岁了,初中文化程度,退休前是商店营业员。姜大妈患乙肝已经有两年,到处求医,看过西医和中医,吃过各种中西药,甚至还去求过菩萨,但都无济于事,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姜大妈开始怀疑自己已经转为肝癌,死亡的威胁日趋严重,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总是觉得死神在向自己招手。晚上也经常梦见两年前因病去世的老伴,造成情绪烦躁不安,经常怨天尤人,埋怨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不好,而且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近来她开始向上帝乞求宽容,希望多给她一段时间,让她有幸看到29岁的儿子成婚。姜大妈的儿子特求助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小王。

思考:

1。姜大妈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她需要做哪些检查?

2。如何对姜大妈进行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人面对死亡的心理类型

老年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心理成熟程度、年龄、性格、身体状况、经济情况和身边重要人物的态度等。老年人对待死亡的心理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理智型

老年人当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时,能从容地面对死亡,并在临终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家庭事务及后事。这类老年人一般文化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比较高,他们能比较镇定地对待死亡,能意识到死亡对配偶、孩子和朋友的重大意义,因而总尽量避免自己的死亡给亲友带来太多的痛苦和影响。往往在精神还好时,就已经认真地写好了遗嘱,交代自己死后的财产分配、遗体的处理或器官(如角膜)等捐赠事宜。

2。积极应对型

老年人有强烈的生存意识,他们能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认识死亡首先取决于生物学因素,但也能意识到意志对死亡的作用。因此能用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如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诊治带来的痛苦,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以赢得生机。这类老年人大多属低龄老人,还有很强的斗志和毅力。

3。接受型

这类老年人分为两种表现,一种是无可奈何地接受死亡的事实,如有些农村,老人一到60岁,子女就开始为其做后事准备,做寿衣、做棺木、修坟墓等。对此,老人们常私下议论说:“儿女们已开始准备送我们下世了”。但也只能沉默,无可奈何地接受。另一种老年人把此事看得很正常,多数是属于信仰某一种宗教的,认为死亡是到天国去,是到另一个世界去。因此,自己要亲自过问后事准备,甚至做棺木的寿材要亲自看着买,坟地也要亲自看着修,担心别人办不好。

4。恐惧型

老年人极端害怕死亡,十分留恋人生。这类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好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良好的家庭关系。他们指望着能在老年享受天伦之乐,看到儿女成家立业、兴旺发达。表现为往往会不惜代价,冥思苦想,寻找起死回生的药方,全神贯注于自己机体的功能上,如喜服用一些滋补、保健药品。

5。解脱型

此类老年人大多有着极大的生理、心理问题。可能是家境穷困、饥寒交迫、衣食无着,或者受尽子女虐待,或者身患绝症、病魔缠身极度痛苦。他们对生活已毫无兴趣,觉得活着是一种痛苦,因而希望早些了结人生。

二、死亡焦虑

1。定义和症状

死亡焦虑,指的是对即将到来的或者终将到来的死亡、消逝的这一事实产生恐惧、纠结、不解、不安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意识到自己或他人终究有一天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无法理解和接受。当产生和死亡有关的想法、念头或接触到有关的事物会产生冒冷汗、心颤、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生理现象,同时伴有自主性神经功能障碍。

2。死亡焦虑的心理诱因

不管一个老人在死亡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多么通透豁达,在死之将至的时刻多多少少会感到恐惧和不安。通常,诱发老人产生死亡焦虑情绪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死后世界的未知引发失控感。人之生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到知之甚多的过程,社会与宇宙世界虽然充满奥秘,但仍然是一个可感可知的领域。唯有死亡超出人的感知和思维,是真正不可体验、不可把握的事物。死亡是身体、意识和生活世界的全然消逝,它是如此不同,不可捉摸,无人可以替代和陪伴,怎能令人不惧。尤其是,某些宗教迷信渲染了死后阴间、地狱、鬼魂的可怕,加剧了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恐惧。

第二,对亲人朋友的留恋和担忧。某些老人担忧在自己死后,亲人无法接受、过分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难以自持,又或年迈的配偶,能力不足的晚辈孤独无依,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或者子女因为遗产分配而发生纠纷等而恐惧死亡的到来。

第三,死亡将中断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对于某些心存抱负和信念的老人,他们在患病前有着自己坚持珍视的事业和理想,死亡的来临迫使他们放弃现世的一切,从而产生很深的遗憾感。他们把死亡当成绝对的虚无和永恒的消逝,看成是自我价值的丧失,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万念俱灰感。

三、死亡教育

1。死亡教育的定义

死亡教育,是对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它从心理学、政治学、生命科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医学、经济学、护理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角度来增进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使人善待和珍爱生命,在面对死亡事件时能寻求良好的社会支持。

2。死亡教育的意义

伴随西方对死亡研究及死亡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在慢慢推进死亡教育的推广。普及死亡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缓解死亡恐惧,提高心理应对能力。死亡教育通过引导老人科学合理地认识、面对和讨论死亡议题,帮助老年病患直面自己的病情和可能到来的死亡结局,更顺畅地表达内心的痛苦感受,得到家属的支持,进而保持心态上的平稳。一方面有利于老年病患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自己的后事做妥善安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