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ppt课件 > 任务四 老年糖尿病与心理护理(第2页)

任务四 老年糖尿病与心理护理(第2页)

目前有关糖尿病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我国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末,运用艾森克量表对糖尿病患者的个性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内向性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易患因素。但胡传峰等人1998年在A型行为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中研究发现,A型行为与Ⅱ型糖尿患病有显著关系。由于目前所做的人格调查都是在患糖尿病以后进行的,难以反映糖尿病者患病前的人格特征。如果糖尿病的患病与个性特征有关,那么典型的A型行为与内向性格的特点有明显的矛盾。目前很难定论糖尿病究竟与何种人格特点有关。关于心理因素与Ⅱ型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情绪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主要通过情绪活动的中介作用对人体器官的功能状况造成影响。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有研究证实,应激事件能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应激强度越大,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越明显。2004年窦明滨等的研究认为焦虑、抑郁等心理倾向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稳定情绪常常可使病情缓解,而恐惧、担忧、紧张和焦虑等常常导致病情加剧或恶化。

小知识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病人

1。详细询问患者患病的有关因素,如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病毒感染等,询问起病时间、主要症状及特点。

2。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患病后有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有无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3。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实验室及相关检查。

二、对症护理

1。饮食护理

老年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是饮食疗法,适当控制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向患者说明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并终生坚持糖尿病饮食。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饮食应清淡、营养均衡,忌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及含糖较高的食物。要严格控制主食,定时定量,每周定期测量体重1次,保持体重浮动在标准体重的±5%以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及活动量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总热量。患者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鼓励患者多食用瘦肉、豆制品、粗粮、绿叶蔬菜和含糖成分低的水果,防止维生素和电解质的缺失。食物中的纤维素可延缓食物吸收,促进排空,降低餐后血糖,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控制体重。同时限制烟酒,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6g以下。对有疮疡、痈疽、皮肤瘙痒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提醒患者忌食鱼、虾、蟹、竹笋、牛肉、猪头肉等荤腥发性食物。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指导患者每天记录出入量,自测血糖,定期检测体重、尿糖、24h尿糖定量等,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小知识

糖尿病饮食治疗准则

1)控制或维持理想体重。

2)平衡膳食。

3)食物选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

4)限制脂肪摄入量。

5)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

6)减少食盐摄入。

7)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8)多饮水,限制饮酒。

2。运动护理

运动可以加速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组织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及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每天适量的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可以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保持心情舒畅。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患有老年人特有的心脑血管疾病,要控制好运动的强度,尽量进行低强度运动,避免因运动过量导致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如无禁忌或严重并发症,应鼓励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蹬车等运动。运动的时间主要在餐后一小时血糖高峰时进行,时间20~30分钟为宜,避免空腹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症状。运动中应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小零食,发现低血糖症状及时食用和适当休息。同时制订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持之以恒,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3。用药指导

(1)口服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控血糖的有效方法。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不可随意增减剂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

目前常用药物有:①双胍类药物:盐酸二甲双胍不会降低人的正常血糖,单独应用也不会使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由于双胍类药物对人的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少数患者服用后可出现胃肠反应,因而服用该类药物的最佳时间是进餐中,也可在进餐后立即服用,这样可减轻该药对胃肠道的刺激。②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最佳服药时间是进餐前的20~30分钟之内,患者若在服药后未按时进餐可出现低血糖反应,若在服药后过早地进餐或在餐后服用该药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格列吡嗪是控释片,格列苯脲为长效制剂,这两种药于早餐前即刻服用同样有效。③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最佳服药时间是餐前15分钟,也可在餐前即刻服用。④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服用该类药物后常常会出现腹胀、排气增多、腹痛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服药数周后该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最佳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是在开始进餐吃第一口食物时嚼服,未进餐或未进食碳水化合物时则不宜服用该类药物。⑤噻唑烷二酮类: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是早餐后。该类药物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和肝病者应注意观察。

(2)应用胰岛素的用药指导: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医护人员熟悉各种胰岛素的名称、剂型及作用特点。严格执行医嘱,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保证注射剂量及时间准确无误。注射胰岛素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对于首次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及时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如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大汗淋漓、饥饿、心慌时,可饮少量糖水或进食少量饼干。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包括注射时间、部位、剂量、胰岛素的保存和注意事项,并监测血糖,常规每天2~4次,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腹部大腿内侧等部位注射,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可能出现组织萎缩或增生产生硬结。胰岛素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水肿、视力模糊等。

(3)低血糖的处理: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降糖药物使用不规范。医护人员要指导并监督患者按医嘱规范用药,可以通过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提高患者对低血糖危害性的重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及糖尿病急救卡。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血糖管理,提高对夜间低血糖的防范意识。

4。皮肤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及感染症状,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差,一旦发生破损,恢复时间较长。指导患者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应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浴用品,常穿柔软宽松衣物。对于卧床患者应每天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并检查皮肤完整性,如发现破损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双足,穿着舒适、松软的鞋袜,每晚用温水泡脚,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破损引起感染。老年糖尿病的女性患者还要保持**部的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部的炎症反应。

小知识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

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降糖、降压、调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三、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