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ppt课件 > 任务二 老年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常用技术(第5页)

任务二 老年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常用技术(第5页)

1。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收集求助者相关的资料;听取老年求助者或其家属的叙述,达到了解老年求助者及其动机和需要的目的。首先是了解来访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原来的职业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来访的老年人或陪同人所填写的表格加以了解。表格可设计得详细一些,除以上内容外,还可以包括简要的学历、生活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原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健康状况、需要咨询的问题以及临床诊断、人格与情绪等心理测验的结果等多项内容。通过这些项目可对老年求助者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再通过老年咨询者的家属、亲友等做进一步了解。一般来说,要让老年求助者充分表达思想,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咨询,就要使老年求助者愿意让心理咨询师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将个人的看法、感受向心理咨询师表达。咨询师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于咨询师能更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对求助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第二阶段:帮助和改变阶段

这个阶段咨询师将运用各种咨询技能,各种咨询流派的具体干预技术对求助者进行帮助。此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设计并提出解决老年求助者心理症结的多种办法,并和老年求助者一起研究这些方法可能引起的结果并进行评价,让他们通过对比进行最优化选择,选择一个最为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咨询师一方面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帮助老年求助者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指导,为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促使老年求助者与环境达到和谐一致。在工作方法上还要注意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引导老年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有新的信念,否则就不能达到改变老年人心理障碍的目的。

第三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在此阶段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对照咨询方案,看是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对于还未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达到的目标,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老年心理咨询的常用技巧

(一)会谈技巧

会谈是指心理咨询师与老年求助者相互接受有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谈话。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交换观念、表达态度、分享情感、交流经验,老年求助者向工作员**心声,工作员向老年求助者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并借此收集有用资料,同时向求助者传递一种新的观念、希望、支持、信心,以提升老年求助者的能力。在会谈中需要运用如下一些技巧:

1。专注。专注是工作员对老年求助者的语言、情绪、心理的高度关注。这种专注既有非语言的肢体专注表达,如工作员要面向求助者,面部表情要松弛,手势要自然,眼神亲切,身体适当向前倾向求助者,等等;也有非语言的心理专注表达,如注意倾听求助者的说话,观察求助者的手势、神态、身体动作及语气语调,揣摩求助者的心理以及体会求助者话语的“言外之意”。

2。真诚。工作员的真诚有助于与求助者的专业关系的建立。真诚地表示愿意协助的态度,以真正的自我对待求助者,不用专业的脸谱或权势吓人,可以有效地降低求助者的自我防御。

3。同理心。这是指工作员对老年求助者的一种“感同身受”和投入理解。同理心有高低层次之分。低层次的同理心仅仅表明工作员只是进入了求助者的浅层的内心世界,并把对求助者的感觉与理解作了一定的表达。而高层次的同理心则是在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工作员尝试运用专业的力量去影响求助者,引导求助者从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同时能够明察出潜在的、隐含的或透露不足的部分并对此进行有效的沟通。

1。怀旧。它是指让老人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时刻,从回顾中让老年求助者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的一种工作手法。

2。生命回顾。它是指通过生动地缅怀过去一生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的一种工作手法。生命回顾和怀旧不同的是,前者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而不只是回顾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时刻。这种技巧的目的是通过老年求助者的内省来重新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运用怀旧和生命回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第二,鼓励老年求助者诉说往事,初期可集中于较为愉快的人生经历,然后才慢慢过渡到较为消沉的往事。

第三,侧重聆听老年求助者在诉说经历时的感受,尤其注意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对那些被压抑的感受应该帮助他们抒发出来

第四,对有子女的老年求助者,他们作为父母的经历及感受需要表达出来,以协助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对于有丧偶的经历,加上因病或意外而导致伤残的老年求助者,工作员要协助他们把痛苦的感觉宣泄出来,尤其是配偶对求助者生命的意义。

第六,当怀旧情绪抒发后,工作员可以采用“时间紧迫”技巧,协助老年求助者从过往生活重回现实中。

第七,生命回顾是协助老年求助者中肯地评价自己一生的经历,而不是让其过分自责。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工作员应帮助求助者分析导致自己失败的外在因素,以避免求助者把所有责任担在自己的身上。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年老本身并不妨碍心理治疗,有时因为老人可能依从性更好,不容易半途而废,比青年人治疗效果更好。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治疗首先要注意确定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畴,如果不属于,如重性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则心理治疗只能在康复中起辅助作用。其次,治疗技术的选择必须符合老人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爱好。

一、精神分析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通过移情分析、自由联想,梦和失误的分析等技术,深入到老人的内心世界,发掘潜抑在人的无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让病人领悟其中真义、使病状自然消失。

1。移情分析:移情是指当事人在咨询治疗过程中,把治疗者当成他过去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父母、子女等其他重要人物),当事人以对待这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来对待治疗者,治疗者在当事人心目中成为某个人的替代者。移情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如果治疗者可以和老人建立起信任安全的治疗关系,老人把治疗者当成心目中某个人物,治疗者可以通过移情来了解老人过去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引导出痛苦经历,那么老人压抑已久的不愉快心理冲突会全部发泄出来,从而达到解除他心理负荷的目的。

3。释梦:梦的内容象征性地显示了无意识的某些信息。从分析梦可以获得老人压抑于无意识中问题的线索。

除了用上述方法对老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帮助外,还要了解老年人中出现的回归现象,回归是指人格已经发展到某一阶段之后,由于某种不利的原因,放弃已经习惯的态度、现实思维及行为模式,返回到早先的某一阶段,使用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而免受挫折和失望。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例如生活中经常有“老小孩”的说法,就体现出一种回归的现象。

此外,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某些被压抑的欲望会引起人的心理疾病,病态的压抑则会导致心理疾病,即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恐惧症、强迫症等,实际上都有“隐意”,老人自己也觉察不到,心理分析即要使潜意识中的“症结”意识化,老人对此有所领悟,病症也就会随之消除。所以,在实际咨询与治疗中,我们不仅要让老人领悟自己被压抑的内心冲突,而且,还要给予宣泄的机会,老人的唠叨就是一种心理宣泄方法。

二、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或条件反射治疗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即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的基本认识是: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人的行为习惯既可能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失。根据行为疗法的观点,在此介绍几种适合老年人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常用调适方法。

(一)自我调整和自我训练法

如使用渐进性松弛法,交替收缩或放松骨骼肌群。感受四肢的松紧、轻重、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松静的效果。

《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称“百病皆生于气”,除了乐观与豁达的个性外,学会调节情绪也很重要。当老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发怒、激动等),可学习以下几种舒缓情绪的方法。

1。呼气法

第一步,或站、或坐、或躺,做三个深呼吸,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尽量放慢一点,(越长越慢越好,可以闭上眼睛)。

第二步,再做一次呼吸动作,在呼气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慢慢放松自己的肩膀,每次呼气的时候,就放松自己的肩膀,再呼气,再放松。同时每当肩膀放松时,你发觉整个身体、整个人,开始渐渐放松。呼吸次数自己掌握,以身体良好放松为目标,当认为已经达到放松目的时可以进行第三步。

2。自我中正法

第一步,将双手一上一下轻轻按在自己肚脐的上下,闭上眼睛,进行慢而长的深呼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