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病态人格也可使用心理治疗,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并指导矫正行为的方法。
(9)性心理障碍,**和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可以用性治疗包括性教育、性感集中训练等。
(10)酒中毒和药物依赖等可用家庭治疗、厌恶疗法和环境改变等治疗。
(11)其他精神科问题,如儿童行为问题,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精神发育不全的技能训练。
(12)其他问题:
①口吃可用行为疗法,但病程长者不宜使用。
②书写**症可采用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
③神经肌肉疾病如周围神经肌肉的损伤、**性斜颈、大脑性瘫痪和中风偏瘫等均可使用生物反馈疗法,训练病人控制肌电活动,达到重新随意控制瘫痪的肢体。气功训练也有效果。
④遗尿和大便失禁也可用生物反馈疗法训练。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美国人哈恩(M。E。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专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专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一)相似之处
1。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求助者采用的求助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专家采用的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
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求助者的婚姻问题。
3。在强调帮助求助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主要区别
1。工作对象的差异: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
2。问题性质的差异: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咨询时间的差异: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一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有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
4。治疗层面的差异: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与求助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治疗目标的差异:心理治疗工作是更为直接的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三、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
(一)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
老年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四类: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这类咨询属于“发展性咨询”,如老年人的婚姻家庭问题,离退休后的社会适应问题等;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这类咨询属于“心理健康咨询”,如老年人的焦虑不安;
3。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老年精神病患者;
4。不能合作或无法自诉、交谈的老人,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直接对象,但可以通过其家属或亲友、同事陪伴,给予间接的心理咨询的指导意见。所以,老年人的家属也可成为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
(二)老年心理咨询的条件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智力应该在正常范围内,起码能够叙述自己的问题以及其他相关情况,并能够理解和领悟咨询师的帮助。
2。内容合适。有些心理问题适合心理咨询,有些则需要药物治疗。一般说,老年人的心因性问题,尤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各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问题、心理教育与发展问题等更适合心理咨询的领域。严重的神经症病人,发作期、症状期的精神病求助者,由于与外界接触不良,缺乏自知、自制力,难以建立人际关系,因此,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3。人格基本健全。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应无严重的人格障碍。因为严重的人格障碍不仅可阻碍咨询关系的建立,也会影响咨询的进行,而且人格的问题旷日持久,需要深入的心理治疗才能奏效。因此,有严重人格障碍的老年求助者不适合进行心理咨询。
4。动机合理。如果缺乏自我改变的动机,而是希望别人改变,或动机不合理,经咨询师反复做工作后仍缺乏合理动机的老年求助者,一般不适宜做心理咨询。
5。有基本的交流能力。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应该能够较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较顺利体会咨询师的意思,并随之采取行动的老年人,较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并能有一定的疗效。
6。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师所持的理论、方法应给予充分信任。如果求助者越相信咨询是有效的,咨询师是优秀的,其理论和方法是先进的、实用的,就越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效果;反之,心理咨询效果就差。
7。匹配性好。匹配性是指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相互接受,相互容纳的程度。
四、老年心理咨询的任务
老年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使来访的老年人或家属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提供老年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切磋,并能适时听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建议。但心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老年人逐渐改变与外界格格不入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具体任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