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生活照料考试题 > 任务二 老年人正常排便的基本认知(第2页)

任务二 老年人正常排便的基本认知(第2页)

必备知识

一、老人正常排便相关知识

1。粪便的产生

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余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水分在大肠被吸收,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机体排便行为的产生要经过排便反射的生理过程,当粪便充满直肠时,会刺激肠壁感受器,排便冲动传入初级排便中枢,进而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在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促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与此同时,机体需有意识地深吸气,增加胸腔压力,膈肌下降、腹肌收缩,腹内压力增大,迫使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排便次数应为1~2次日,粪便性状为成形软便,颜色为黄色或黄褐色。通过对老人排便的照护及粪便性状的观察,可了解机体的消化道功能,协助疾病的诊断,满足老人的基本生理需要。

2。保证正常排便的日常要求

(1)安排规律的排便时间。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时间应该在早起或早餐后。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食物变成粪便储存在乙状结肠,早上起床后轻微活动容易产生排便反射。此外,吃早餐后,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排便。因此,应帮助老人养成早起或早餐后规律排便的习惯。

(2)安置合适的排便环境。与排尿照护时一样,要为老人创造一个独立、隐蔽、宽松的排便环境。能够行走和乘轮椅的老人,应尽量搀扶老人入卫生间排便,并在老人排便时掩好卫生间的门,这样能减轻老人在排便时的心理压力。而对需要在**排便的老人,则应尽量用屏风遮挡,老人便后要及时清理环境,为老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证老人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3)采取舒适的排便姿势。蹲位排便是最好的排便姿势,在下蹲时腹部肌肉受压,使腹腔压力增加,可促进粪便排出。但老人不宜采用蹲位的排便姿势,尤其对下肢关节活动不便,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以防老人下蹲时间过久导致血压改变或加重心脏负担而发生意外。坐位排便是比较适合自理老人的排便方式。对于卧位的老人,则需要使用便盆,情况允许可使老人处于半卧位(30°~50°)排便。

3。照护老人正常排便的注意事项

(1)环境方面:同任务一。

(2)与老人沟通方面:同任务一。

(3)便盆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洁净和完好,使用后要及时倾倒并清洗消毒,以免污渍附着。

(4)观察。照护员应注意观察老人的粪便性状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

二、老人常见排便异常的类型

1。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触诊腹部较硬,且腹部紧张,有时可触及包块,肛诊时可触及粪块。粪块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可引起腹胀及下腹部疼痛,在直肠停留过久,可产生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便秘时粪便过于坚硬,排便时可引起肛门疼痛,严重时会导致肛裂。

2。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呈持续或反复出现。腹泻时还可能会伴随腹痛、肠**、恶心、呕吐、肠鸣等症状,机体会有急于排便的需要和难以控制便意的感觉。

2。便失禁

便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排便不受意识支配,粪便不自主排出的现象。

拓展训练

赵奶奶,75岁,丧偶,腿脚不便,日常生活借助轮椅移动,因家人无法24小时照顾其生活,故家人将赵奶奶送入集中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中,赵奶奶与72岁的杨奶奶同住一个房间,杨奶奶家人每天都会不定时地探望她。近日,赵奶奶感染风寒,头疼严重,需卧床休息。

请问:

1。目前赵奶奶的情况,应该采取哪种排便方式?

2。假如你是赵奶奶的照护员,你应该如何协助赵奶奶正常排便?协助赵奶奶排便时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并分角色扮演完整的排便照护过程。

推荐阅读

陈丹丹,仝伟。老年人排泄照料[J]。社会福利,2012(5):51-5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