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1)用注射器抽出胃液。
(2)将胃管末端浸入水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说明误入气管。
(3)用注射器快速从胃管内注入10毫升~20毫升空气,同时,将听诊器置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四、鼻饲喂饭操作的注意事项
(1)长期鼻饲患者:早晚口腔护理。
(2)需要吸痰老人:鼻饲前后30分钟内禁止吸痰,以免发生误吸和呛咳。
(3)鼻饲用药时,药物需要碾碎,以免发生鼻饲管堵塞。
(4)鼻饲流质应现用现配,未用完的鼻饲饮食放冰箱保留,24h内用完,配制的餐具应留意卫生,定期清洁、消毒。
(5)随时观察老人鼻饲管固定处的皮肤。
(6)鼻饲过程中出现胃液深棕色,应立即停止;老人出现恶心等现象,也应立即停止。
五、鼻饲喂饭常见并发症
(1)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使用高渗性饮食,胃肠道分泌大量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肠道蠕动加速,易产生腹泻。鼻饲宜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和收敛药物可控制腹泻。此外,肠道霉菌感染也可引起腹泻。
(2)恶心呕吐:鼻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易引起恶心、呕吐,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式输入,溶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胃潴留:病人因为胃肠蠕动慢,并有输入的营养液潴留于胃肠内,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已排空,进食4小时后,可从胃管自胃腔抽出食物则提示有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可加服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
(4)高血糖与低血糖:高糖血症与大量鼻饲高渗糖饮食有关,由于家属过分强调营养补充,使其配方中呈高糖成分。护理中应正确掌握血糖、尿糖测量方法,以免高血糖加重病情。低糖血症多发生于长期鼻饲饮食而突然停止者,为避免发生低血糖,应缓慢停用要素饮食,或者同时补充其他形式糖分。
(5)脱水:脱水可由腹泻、尿糖或者摄水不足引起,护理中应逐渐增加饮食的浓度与量,并经常监测电解质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严格记录病人出入量。
(6)误吸:误吸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衰弱、年老或昏迷的病人,有食道反流者尤易发生**饮食反流,吸入气管。护理中应抬高床头30°,注意鼻饲管输注速度,监测胃潴留量,胃管出口作一标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如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反流,造成严重后果。
六、鼻饲法出现问题的处理:
1。胃管脱出原因:(1)固定不牢,自行脱出或不小心拔出,(2)自行拔除。
处理对策:清醒者做好解释,取得配合;通知医护人员,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压束制动;发现固定不牢时及时重新固定;更换胃管从另一侧鼻腔重新插入;执行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2。胃管的堵塞原因:(1)鼻饲液未调匀;(2)药丸未经研碎即注入鼻饲管;(3)鼻饲液浓度高、黏稠度高、流速缓慢,黏附于管壁造成堵管。
处理对策:将药物碾碎呈粉状,充分溶解后注入。自配鼻饲液浓度要适当后方可注入。如果在鼻饲的过程中出现堵管,先用温开水加压冲洗导管的方法排除堵塞,如果不能排除堵塞,应拔除胃管,更换新管重新插管。
3。食物反流原因:(1)鼻饲管移位,体位不当,(2)患者身体虚弱,吸收不良,胃排空迟缓。
处理对策:(1)确保胃管位置正确,鼻饲前均需检查胃管位置,检查胃管长度,通过观察胃管穿出鼻孔处的标记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发现胃管不在胃内,应拔出重新插入。(2)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2h。
4。鼻咽部黏膜及胃黏膜的损伤原因:(1)病人情况差,需要长期鼻饲饮食,胃管放置时间长。(2)注入的食物过热或过冷。(3)频繁插管。
处理对策:(1)对于长期鼻饲的病人应尽量训练其吞咽功能,使其尽早脱离胃管。(2)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2h,温度38℃~40℃。(3)插管动作应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三个狭窄处时(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以免损伤食道黏膜。长期鼻饲者,胃管应定期更换,更换鼻孔插管。
拓展训练
刘爷爷,55岁,因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上下肢无知觉和活动,经诊断确诊为全瘫,因家人没时间照料,现转至养老院照料,照护员小王负责刘爷爷每日的饮食。
请问:
1。小王应如何评估刘爷爷是否需要进行鼻饲喂饭饮食照护?
2。如何为刘爷爷进行鼻饲喂饭照护?
3。刘爷爷可能存在哪些意外情况?小王应如何应对?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评估过程。
推荐阅读
1。鼻饲方法和要求。中华康网,2006年9月14日
2。鼻饲病人的护理。中华知网,2010年8期
3。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