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动画视听语言学什么 > 3 1 剧本和视听语言(第2页)

3 1 剧本和视听语言(第2页)

海绵宝宝:海底的一块海绵,也是汉堡店的厨师,天真,闹腾。

配角

派大星:每天见,主角的朋友,大多数时候喜欢主角,帮助主角也制造麻烦。

章鱼哥:自命不凡的同事,一只章鱼,工作时间见,主角的邻居,讨厌主角,制造麻烦。

蟹老板:一只螃蟹,工作时间见,主角的老板,对主角有时喜欢有时讨厌,有时帮助有时制造麻烦。

珊迪:一只松鼠,经常见,主角的朋友,大多数时候喜欢主角,帮助主角,也制造麻烦。

人物小传也叫人物介绍,就是动画创作者用尽可能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标注出人物的性格和背景。性格的描述需要精确。值得强调的是。在人物小传中应当考虑视听语言。标示出动画角色的常用姿态动作。例如,海绵宝宝中泡芙老师一紧张就会膨胀充气。《圣斗士》中对于天马流星拳这种特定招式的规定性动作,这些都是需要在人物中表现清晰的。

带有人物小传性质的人物介绍可以这么写:

海绵宝宝(SpongeBobSquarePants):一块黄色的方形海绵,与他的宠物蜗牛“小蜗”住在海底下的凤梨菠萝屋。目前在蟹堡王餐厅担任厨师的工作,热爱他的厨师工作,精神乐观,工作成绩也很好(准时上班概率几乎100%,除了上班迟到一集迟到过),一直考不上驾照,有点神经质而惹出各种麻烦,但在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酷爱抓水母和空手道,力气特别小,可以自行滤食海水过日子。曾连续26次获得蟹堡王的本月最佳员工称号,拥有一个超大号的奖杯壁橱。常常喜欢帮助别人,但因为稍微神经质总招来祸患。

派大星(PatrickStar):是一只海星,海绵宝宝的朋友,住在隔壁的插着天线的大石头底下。好吃懒做而且无脑,经常一事无成。又称“粉红大胖呆”,没有鼻子,认不得自己的父母,最喜欢看电视,是一个爱电视的海星,不喜欢洗澡,腋下都是毛,从来不刷牙也不剪指甲。曾经荣获“最懒最粉最什么事都不做的海星”称号。脑子中实际上有无限的智慧,不过平时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到了重要关头才会显现,不过经常被海绵宝宝搞砸,破坏力惊人。

简洁的人物介绍方便阅读,突出重点,而复杂的人物介绍则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具体情况需要与具体要求相结合。

本集主题:动画作品需要主题明确,无论是短片还是系列剧的某一集,都需要标出故事所反映的主题。不仅可以在写作中时刻提醒自己,更给团队人员们以创作上的提示。常见的主题包括:友谊、正义、同情等。在动画中,主体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故事梗概:一集动画内容,究竟讲了哪些故事,这也是需要在动画剧本中标出的。故事梗概不需要写得很详细,能够表述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关键情节点即可。例如,《气球节》讲述了海绵宝宝无意间迷路在了深海永远找不到公车回家的故事,最终在新朋友的帮助下依靠气球回了家。

场景数:场景数的标识在团队创作的系列剧中也比较重要,对于你的团队,场景数决定了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制作难度。对于写作者自己,你也需要明白,适当的场景数一定和作品的视听语言风貌存在对应关系,过多的场景和过少的场景,会改变作品的视听语言风格。场景数在三维动画中尤为重要。

道具数:道具并非标出一集故事中出现的全部道具,而只是针对有特色的道具,通常为新道具或者有特点的特殊道具。例如《哆啦A梦》中,每集故事都是围绕特殊道具展开的,标识出道具可以让工作人员(比如导演)清楚你故事设想中的某些重点。

2。剧本正文部分

场景及场景编号:剧本正文部分首先你需要标出的就是场景以及场景编号。例如,场01海绵宝宝的家。

人物:接着,你需要标出场景内的人物,以便让分镜人员在绘制全景时不会漏掉了谁。通常只需要写清名字即可。例如,出场人物:海绵宝宝、小蜗。

场景描述:到了剧本正文,场景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要用文字化的语言将你头脑中的美术形象表达出来。为了使描述更加生动,你除了需要准确地表达形状颜色之外,还可以用一些例子和模板来交代。例如,海绵宝宝的家里和往日一样,钟表在墙上嘀嗒走个不停。

人物动作:首先在场次的开场描述中,你需要把剧本的阅读者带入你所描绘的场景,交代出人物的出场状态,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在场景内的站位,这些描述是分镜人员画出场景的唯一凭证。记得描写人物时需要用动作来说话。

在人物对话的间隙,同样不能省略人物的动作,例如,一个人说完了一句话,他是摊手还是摇头,这些都需要编剧用文字标注出来,尽管最后的成片可能与你的描述存在区别,但是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例如,海绵宝宝正在**呼呼大睡,他用被子裹着头。

人物情绪:人物情绪是往往被编剧忽视的一个内容,情绪通常潜藏于剧本的文字之中,一部分的情绪通过对话的语气表现;另一部分,则通过人物的肢体动作。片中对话的剧本,仅仅依靠语气动作就可以让阅读者明确人物所处的情绪。但是,文字的描述毕竟容易产生细微偏差,这就需要编剧标出【疑惑】【好奇】等,让人物情绪看上去功能更加精准。此外,如果是针对人物表情的描述,比如头脑出现问号,脸上出现汗的标记,这也是需要交代清晰的。例如,海绵宝宝【惊奇】:哦!小蜗,你怎么啦?(紧张地颤抖)(见图3-4)

图3-4你能找到与这些表情对应的描述吗?

人物对话:台词是情节动画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台词的写作也是必不可少,在接下来我们将细致地进行介绍。

声音:动画视听语言,听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一部动画作品中,人物的任何动作,都是会发出声响的,因此,编剧还需要根据人物所处的场景、所做的动作表达出声音效果。例如,天空中“呼呼”刮着风。

特效:剧本中的特效指的是,当编剧认为需要应用一些特效来烘托氛围时,应当在剧本中注明自己所需要表现的效果。例如,角色的头脑出现一道彩虹可以表现角色的心情好转。角色被光环包围则可以突出英雄人物的形象。这些也是应该在写作中重视的。例如,海绵宝宝被一团光芒包围在其中,闪闪发亮。

3。1。5动画剧本的变体

上文介绍了较为常用的动画剧本格式。在实际的创作中,通常还会应用到另外两种动画剧本的变体。

1。故事板

有些动画作品因为太过于强调表演,而缺少对话和台词,例如著名的动画《猫和老鼠》,或者着重于人物表情的刻画,例如《海绵宝宝》,因此团队在进行创作时,没有写作文字剧本,而是直接将文字工作和美术工作合二为一,用被称为“故事板”的格式替代了剧本创作。故事板,有些类似于中国早期发行的连环画,在画着人物动作和场景的图纸上,标识出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反应。故事板与分镜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故事板的画幅数量较少,而分镜较为详细,故事板只是用于让创作人员了解剧情的需要,很多时候还需要导演和分镜依照故事板进行二度创作。

2。分镜头本

分镜头本多用于篇幅较短的动画短片,同时美术风格已经成型,素材的使用和场景的运用相对固定,多用于Flash系列短片的创作,在剧本写作的时候,要求了编剧直接按照镜头号进行写作。每个镜头内编剧需要标注人物对话、人物反应等内容,有时候还需要标明镜头之间是如何组织和联系的。分镜头本与动画分镜进行的是同性质工作。区别在于分镜依靠的是画笔,而分镜头本应用的基本上是文字。

3。台本

顾名思义,台本是纯台词本的缩写。也就是剧本内几乎不存在场景、动作的描述,单纯地展现人物的对话。台本通常应用于人物固定表演单一的动画作品,依靠的是人物语言而并非人物动作。

台本同时也是配音人员的配音脚本。而在一般国内动画公司内,策划文案很多时候是编剧的第二工作任务,因此作为编剧,也需要掌握剧本和台本的相互改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