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视新闻策划的概念 > 第三节 电视现场直播的要素设计(第4页)

第三节 电视现场直播的要素设计(第4页)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应该是新闻现场的参与者,应该能够融入新闻事态的现场,去观察、体会和询问,能够为现场的情绪而感染、感动,但是,记者应当牢记,他是媒体和观众的双重代言人,其职责要求他必须能够保持一定的理性,即使面对强烈的情绪冲击,也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做到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随即对此展开报道,一波波记者向震区快速突进,显示出了比以往更快的反应能力。其中成都电视台的记者蒋林在雅安震区进行现场直播,其表达准确流畅,思路清晰有条理,形象沉稳职业感强,善于现场发现新闻点并快速处置切入采访。整个直播过程没有恐慌,没有多余情绪,更没有煽情,为观众带回了很多灾区的真实情况,显示出了对于突发事件报道迅速、专业的处理能力。

央视主持人长啸:听说你现在已经赶到了芦山县的人民医院,那么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受伤人员的情况,以及救援情况。

记者蒋林:好的,您现在所看到的画面就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发回的卫星直播信号。和我们早上11点钟到达芦山县人民医院的变化是,现在我们站在这个位置往后面看,这个通道上整齐划一的有八排白色帐篷,都是当地应急抢险部门调运的之前的应急储备,临时搭建起来的,到我们今天到这时才搭了几顶帐篷。为什么要搭这样的帐篷,大家应该能从我们的画面感觉到,现在的芦山县是大太阳,很多的受伤群众,特别是在早上有虚脱现象的话,如果太阳一直直晒,对其后续的抢救会更加危险。所以赶快搭帐篷,给大家一个庇荫的地方,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和今天早上我们两个小时来之前有一些好的变化,这些帐篷从之前来了一辆车大家冲上去先抢救伤员不太一样,现在已经有了基本的分工。比如我们旁边的这个帐篷是急诊一号棚,这边是急诊二号棚,已经开始有了急诊。比如两位医生带上几位护士,带上骨科和脑外伤科的工作人员,他们就是一个应急抢险小分队。

我们再来看一下里面的情况。再往里面走,我们可以看到医院已经把整个大楼里面所有救治的力量全部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室外设施中来了。我身旁的这些建筑都是芦山县人民医院之前的病区,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窗口有医护人员把他们抢救需要用的纱布和一些可以从楼上直接扔下来的东西,出于安全同时也出于最快速的方式直接先抛到楼下,然后大家再来做收捡。

而我身后有两个篮球场这么大的空间当中,大量的都是我们抢险的帐篷,随时都会有新的抢险队救出来的伤员被送到急诊的帐篷里面来。现场其实这个地方的治疗能力是相当有限的,所以今天我们在现场看到了这么一幕,就是伤员在这个地方先做一个预处理和紧急处置,随后他们会被各种车辆运到雅安市的二医院、四医院和军区的37医院,我们看到有民用车辆、有小客车。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来完成对伤者的抢救,这个地方只是抢救的第一棒,更多的伤员源源不断地被车辆运往雅安。现在这样的生命通道已经打通,但我们刚才过来的时候,国道318线会受到不少落石和这种大的阻路的影响,所以大型车辆通行现在还有点困难。

在我们进入直播的过程当中,现场的救护车在不断地穿梭,接受过初步预诊的伤员会被送到下一个帐篷。前方又有一辆救护车来到现场。现在救护车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把附近接收到的伤员赶快运到这个地方来进行初步诊治。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从成都市新津县驰援过来的救护车,我们看到它在现场已经奔波了几圈了,现在这辆车的作用是把已经接受过清创处理情况比较稳定的伤员或需要更专业医疗设备的伤员送往雅安的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的第37医院。其实在现场会有很多这样的车辆,它们有的是外地驰援过来的救护车,有的是当地的救护车,甚至有当地的民用小货车,当地的运营车辆,其实现场的每一辆车和救护车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抢救生命。

而伴随着时间的推进,雅安市芦山县人民医院的临时病区开始有了更多的分工,比如我身后的这个帐篷是一个清创室。我们在身后大的帐篷中还有一个刚刚组建的妇产科。其实在地震当中,很多的孕妇受到惊吓,她们的情况也会很危险。所以为了提供更多的接下来救治的可能,我们看到现在开始分科室进行更专业的救护,其实这些也是保证我们的伤员能够在地震发生后更好地维护他们的生命。

其实整个的抢险现场非常的忙碌,不断地有伤员来,不断地有伤员被送走,到其他的大医院去进行救治。而我现在所了解到的,其实在今天的主震结束之后,时不时地还会发生余震,这一个小时的余震不是很明显,但是他们说今天早上9点到10点,有一个时间段余震也会非常明显。甚至现在,在抢险的过程中还会有余震袭来,从现场来说,紧张的氛围还没有消解。抢险和救援生命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好的,以上就是我们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四、背景资料

现场直播报道的立体化趋向显而易见,单一的现场流程记录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要求。为了更详尽地报道,直播策划组和节目组一般会精心组织背景材料,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播出,背景报道成了整个直播的有机组成部分。背景资料一般包括文字、音像史料、人物采访等,是对新闻事件的一种补充和说明。

(一)背景资料的作用

在整档直播节目中背景起着解释、铺垫、补充、深化现场的作用,有时,还能在突发状况下发挥“救场”作用。比如,一旦现场信号出现故障,背景资料用于应急处理十分快捷。此外,有了背景报道的穿插,还可以避免现场信息低谷。具体来说,背景资料有以下几个作用。

1。体现报道的立体性

传统的现场直播实际是一种实况转播,只是将现场情况单纯地反映给电视观众,很少有深入的报道和解析。现在,报道者开始主动参与新闻事件,加入背景资料、现场解说、专题片等手段使直播变得更有深度与广度,观众不仅能够看到现场画面,还能通过这些资料了解到事件背后更为深层次的东西,整个直播报道也随之显得更具立体性。前面介绍的《千年铁函大揭秘》直播中,《从天禧寺到长干寺再到大报恩寺》、《触摸历史》、《南京的六朝文化》、《南京的明文化》、《绿色南京》等短片,向全球展现了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文化与风貌,也展现了大报恩寺遗址考古的意义。

2。丰富报道的知识性

在直播节目中运用背景资料还可以大大丰富报道事件的相关信息,满足电视观众的求知欲。例如,“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报道中,共准备了《我为天狂》、《“神七”航天员如何预防太空病》、《中国飞天服》、《天空平安旅程》、《揭秘升空中航天员如何死里逃生》、《火箭如何准确降落》、《火箭卡簧震动困扰如何解决》等一系列科普资料,使观众在欣赏“神七”升空、运行、出舱、返回全过程的同时,又享用了一份航天知识大餐。

3。加强报道的导向性

背景资料不仅可以丰富现场直播报道的知识性,体现立体性,还可以加强报道的导向性。所选择的背景资料既应当与直播题材相吻合,也应该能够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背景资料的要求

在现场直播节目中,背景资料的作用再突出,也始终应当是配角,是为直播锦上添花而准备的,因而也有一些基本要求。

1。风格确定

背景资料是为现场直播节目服务的。因此,要注意把握背景题材的内容与形式,使之与整体的直播风格相吻合。

2。长度把握

背景资料要紧扣事件主体,选材要精当。直播节目应以直播内容为主,背景材料不宜过多,要紧扣观众的需求,不能“为背景而背景”,否则会影响整个节目的观感以及效果。

3。时机选择

背景资料的组织、制作应该考虑周全,要合理分配到直播报道中合适的环节单元,尽量避免浪费制作好的背景节目。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闻现场是直播报道的立足点,是报道的主干。偏离现场,侧重背景的直播就会成为舍本逐末之举。

实训练习

1。观摩《国庆60周年》现场直播,试分析该直播报道的特点。

2。试为某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设计一个电视现场直播方案,要求为该直播设计主题,并有具体的表现方式相匹配。

3。为上述运动会设计一档直播报道特别节目,连续关注运动会进程。

4。观摩凤凰卫视资讯台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的现场连线报道,试比较它们的差异。

5。试为某消防演习设计一个直播报道策划方案。

[1]任金州:《电视节目策划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2]朱羽君、雷蔚真:《电视采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3]王小蓓:《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载《视听界》,2008年第6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