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认知老年婚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老年婚恋的基本情况;
领会老年婚恋交友的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树立正确老年婚恋认知。
工作任务描述
三年前,朝夕相处、休戚与共多年的老伴去世,张大爷十分痛心,常常看着老伴的遗物发呆。久而久之,老人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子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他们专门找到某老年服务机构的小刘,对张大爷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和疏导。通过深入交流,小刘了解到,孤独的张大爷特别需要一个贴心的伴侣,但同时老人又担心子女的反对、邻里的嘲笑。因此,内心苦恼不已。
问题思考:
1。面对张大爷的苦恼,小刘应该如何帮助他树立正确的婚恋认知?
2。小刘应怎样与张大爷的子女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了解老年婚恋的基本情况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我国丧偶人数约为3900万。而这个数据中,丧偶状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就高达37。7%。这意味着,每3个老年人就有一个处于丧偶状态。而随着全国老龄化的继续发展,这一比例仍然在增加。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伴,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深厚的感情是老年夫妻晚年的心理支持。若一朝丧偶,势必会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打击。睹物思人、心情抑郁,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在丧偶初期情况特别严重。通过种种努力和调试,有的老人能较快走出丧偶的阴霾。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老人会常年陷于怀念、忧伤的情绪当中。
为了重新找回晚年的幸福,有的老人选择勇敢地迈出再婚的脚步;但也有很多老人,迫于舆论和家庭子女的压力,宁可孤独寂寞,也不选择再婚。
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中有8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丧偶的空巢老人尤为严重,27%的老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75%的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在这样的趋势下,鼓励老年人恋爱及结婚便显得尤为必要。
二、明确老人婚恋的重要意义
老年期是丧失期,将失掉金钱、健康、配偶等。正因为如此,也是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实,其最根本的条件有:(1)经济上的保障;(2)身心健康;(3)要有能够从心底里相互谅解的说话人;(4)要有益于别人的工作及作用;(5)能得到适当的性满足。老年期的恋爱与结婚,在多数情况下,起着能使这些条件得以满足的作用。
日本进行老年婚姻咨询的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发现,老年人找到接触的对象或结婚时,会异口同声地说:“返老还童了”、“皮肤光洁了”、“不再受病魔折磨了”、“生活得更有活力了”,等等。在和异性进行接触、结婚以前,曾希望早日了此残生的日本孤身老年人,男女都为36%,而恋爱、结婚之后,这一比率几乎下降到了零。苏联对长寿村的调查和日本对百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都表明,越是长寿的人,到晚年其配偶大多还健在。相反,在未再婚的丧偶者中,短命的或体弱多病的人很多。总而言之,老年人的恋爱、结婚是打消孤独感、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
大量的事实证明,做好老年人的再婚工作,对社会,家庭,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均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鼓励、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完成未竟的业绩是不可缺少的,应当从法律上予以保护,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做不仅使希望再婚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多种好处。
一是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二是有利于抚育下一代。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三是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四是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五是有利于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地发展。
总之,老年人是否再婚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家庭和社会只能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老年期恋爱、结婚是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无论是再婚还是独身,都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而作为专业的老人护理人员,尤其应理解这一点。
三、掌握影响老年婚恋的主要因素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恋爱和结婚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纠纷,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悲剧者,也屡有见闻。
通常影响老年婚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老年人本身旧观念的障碍
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老年人本身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也往往给自己泼凉水,怕再婚会引起别人的耻笑。他们没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