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任务二 掌握老年用品营销技巧(第3页)

任务二 掌握老年用品营销技巧(第3页)

表13-2

(四)老年用品服务需求

老年人非常看重产品的服务体验。在营销过程中,销售人员的服务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消费选择。老年人反应比较迟钝,理解能力较慢,行动不方便,这就需要销售人员用心服务。因此,一定要选择沉稳大方、五官端正的销售人员,最好有一定的年纪,不能太过年轻,一方面是能够了解老人的喜好,有着共同的生活感受,也有共同话题;另一方面,年纪稍大的销售人员耐心,善于和老人沟通。如果老人的子女和老人同行,年纪大的销售人员说的话可信度比较高,同时也可以给老人子女提供可靠的方案,让他们更快地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如果销售人员能够“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在对老年人的服务中,热情接待,不厌烦,用亲切的语言和真诚的服务给老人以家人式的体贴和关怀,就会淡化和消除老年人在选择商品时茫然无助的心理,比较容易取得老年人及家人的信任。并且,对销售人员的服务水平也一定要严格要求,最好能够定期培训,保持长期有效的高端服务水平;好的销售人员是老年用品销售成功的基础条件。其他配套服务也要跟上,比如对于一些较重的产品和一次购物较多的老年消费者,应该提供送货服务等。如果再能够配合“外卖、外送”等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一个电话所需物品很快送达,对老年人来说就更贴心了。

(五)老年用品促销需求

大多数老年人都是离退休人员,相对来说空余时间较多,但是精神生活往往也会比较空虚,很多老年人的退休文化生活仅仅是打打太极拳、下棋、打牌、跳舞等。销售者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这种心理,推出符合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产品,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如果能够经常举行一些活动,赞助老年人定期举办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联谊会、舞会、棋牌比赛等,向比赛获奖者发送自己的产品奖品,还可以扩大影响,促进销售。

老年人子女平时很忙,没有时间陪老人,因此多举办一些“送健康、送温暖、送祝福、送关怀”的关爱活动,积极开展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举办老人子女家庭亲情日,既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温暖,也可以带动子女为老年人尽孝心,在营销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很看重礼数,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礼品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销售旺季,举办一些活动,比如舞龙舞狮、乐队表演、发放礼物等营销活动,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外出旅游方面,可以开设一些旅游项目引导老年人走出去。由于老年人平时出门较少,可以适当安排徒步旅行,让老年人更多地亲近大自然;也可以组织参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景点,并在行程中安排一些老年人喜欢的戏曲、书法、交谊舞等活动,尽可能丰富行程,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可以陶冶心性,还可以消除孤独感,增进老年人的群体友谊。

四、防范老人营销欺诈

当今中国的老年用品市场尚未成熟,国家的法律也不是十分健全。不少老年用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出现一些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比如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不良的商家经常会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在老年保健品上尤为严重。很多老年保健品往往被夸大作用,甚至是以保健品代替药物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一些美容仪也被商家代替老年治疗仪进行欺诈销售;用一些小利益为诱饵,然后对老年人用感情手段进行连哄带骗,老年人往往又比较心软,很容易相信这些不良商家的欺骗手段而上当受骗。这些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常常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老年用品的欺诈手段,作为有良知的老年用品销售人员,要注意引导老年人加以防范。

(一)免费消费

老年人经常容易受到一些“免费”的**,一些不法商贩经常会利用老年人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特点,打着“免费”的旗号,送一些“免费”食品、“免费”体检、“免费”试用等,让老年人逐步进入圈套。尤其是“免费”体检,现在的老年人都比较注重健康,而去医院体检往往需要花不少钱,不法商贩就利用这一点,假装送“免费”体检,让老年人去体检,然后经过一些简单的血压、血脂等常规检查以后,用伪装的检测结果恐吓老年人,夸大情况,恐吓老年人有某某“疾病”,必须使用他们有着特殊疗效的产品。老年人在看到检测结果后,再被假装的医生一吓,往往就会上当受骗。“免费体验”这种手段更多地出现在保健用品上。老年人在经过了免费体验以后,被不法商家用语言**,加上打感情牌,往往碍于面子并没有仔细考虑后就购买回家,但是买回去后才发现很多问题,不是用品效果不好,就是价格特别贵。

(二)发放赠品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吸引老年人的注意,经常会搞一些优惠活动,准备一些纸巾、小吃食、生活小用品等小礼品在路边发放,或者是在活动现场赠送,以吸引比较有空闲的老年人参加。当老年人到了活动现场以后,就开始鼓吹买一送一、买多少送多少等力度很大的优惠活动。然后在会场上鼓吹老年人只需购买产品可以参加“抽奖”,并且奖品丰富,中奖率极高,等等。老年人在受到这些接踵而来的手段**后,经常就会上当受骗,买回去的东西往往不是假货就是价格很贵。

(三)雇“托儿”销售

有一些不法老年保健用品商贩会搞一些营销活动,高价雇用一些所谓的“专家、权威”来进行演讲或者传授一些养生知识,然后开始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并且用某某国家级的“权威检测报告”来进行佐证。另外安排一些被“治好”的“托儿”上台现身说法,宣称该产品疗效出众,困扰多年的病痛很快治愈,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加上“专家”“权威”在旁边吹风,老年人往往就会被这些欺骗手段蒙蔽,上当受骗。

(四)夸大疗效

一些不法商家经常打着“健康、医疗”的旗号,宣传自己的产品是“百治百灵、治病健身”的灵丹妙药,夸大自己的产品功效,甚至宣传自己的保健品获得多项国际认证,或者是国外进口良药。打着“国际品牌”的旗号,让老年消费者以为这些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吃了以后就可以不用去看病。通过各种夸大手段让老人购买这些保健品。一般的保健品吃了最多是没有疗效,顶多损失金钱,但是严重的情况会使得老年人觉得吃了这些药就可以不用去看病,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五)大打“感情牌”

一些老年人子女工作繁忙,无人陪伴导致感情空虚,就被不法商贩利用。他们用一些年轻的推销人员,打着“送爱心、送关怀”的旗号到老人家里推销。他们面对老年人的时候往往以小辈自居,口舌蜜饯,甚至以老年人的“子女”自称,言语关爱,话语贴心,对老人嘘寒问暖、充满关怀。老年人往往会因为这些诈骗分子的感情欺骗而动摇,心软加耳根软,觉得这些人是为了他们好,是在关心他们,就因为相信而去购买虚假产品,上了当而不自觉。

(六)连哄带吓

不法人员经常假扮“专家、教授、医生”开展一些公益医疗活动,在现场准备一些医疗资料,或者是“专业数据”,再用一些吓人的照片和视频短片,夸大一些老年人的心血管等常见疾病,从发病率、危险性到夸大这些疾病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在老人受到惊吓的时候,这些专家教授就推出某某新产品,获得某某级别的专利等,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产品可以减小发病率,甚至可以治愈等。老年人容易受到惊吓,再被销售人员哄骗,加上老年人容易跟风,商家再安排一些人抢先当托购买,老人就会购买,就会上当受骗。

总之,老年人随着年龄变大,思维不是很灵活,防范意识降低;加上由于获得新信息的渠道比较少,对新技术不了解,老年人很容易就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主要目标,针对老年人的各种诈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尽管政府经常发出各种警告,提醒老年人防范诈骗,但还是有不少老年人经常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受到金钱和精神上的伤害。

作为老年用品营销者一定要恪守本心,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不仅自己要杜绝对老年人进行欺诈销售,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良心,更要做到在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的同时还要提醒老年人要严防欺诈,告知老年人现有市场不法商贩的欺诈手段,以免上当受骗。如果在社会上见到这种欺诈行为,更要勇敢地指出来或者是及时报警,维护老年人和正规老年用品销售者的合法权益及名誉。

生命总是有始有终,老年人须珍重身体颐养天年,儿女须孝敬父母关爱长辈,社会更是要尽到责任。目前老龄化社会是这一代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不仅仅需要子女的关怀,同样也需要老年用品的辅助。关注老年人,让老年人能够方便地买到老年用品,才是对老年人真正的关心。让老人享受到盛世阳光,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幸福晚年生活。

拓展训练

李爷爷,70岁,医生诊断为老年骨质增生,双腿不能站立,上厕所困难,情绪不稳定。家人照顾困难,家中有保姆但晚上不能妥善照顾。李爷爷子女想请店长小王推荐一些适合他的产品。

请问:

1。如果需要和李爷爷沟通,像李爷爷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开始沟通?

2。李爷爷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如果向李爷爷推荐产品,哪些方面的产品比较适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评估过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