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任务六 避免禁忌用语(第2页)

任务六 避免禁忌用语(第2页)

河南一带,尤其是过年过节,计较得更厉害。包饺子时连数数都犯忌讳,因为数数本身就包括了“怕少”的意思。俗认为,饺子包好了越数越少,所以忌讳数数。放鞭炮拟声也忌说“砰砰砰”,只能说“叭叭叭”,因为在河南方言中,“砰”音谐“崩”,有“砸锅”“事情办糟了”的意思。而“叭”音谐“发”,则有“发财”、“发家”的意思。所以有此忌讳。

三、掌握与老人交谈的禁忌

与老人交谈,除了一般禁忌语需要注意外,还要特别留意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再加上各种疾病的困扰,最终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自尊与自卑并存。因此,我们在与老人交谈时,要尤其注意和了解他们的禁忌,在言语上多加注意,给予老人更多的尊重。

(一)忌被称“老头儿”“老太婆”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身边的人称呼老年人为“老头儿”“老太婆”,而这样的称呼所传递的语言形象就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言语中有轻慢无礼、心生嫌弃之意。这对于自尊心极强,渴望得到尊重的老年人来说,是很大的伤害。

(二)忌谈论“死亡”话题

对于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人生夕阳中的老人来说,他们对死亡有着一种本能的畏惧。不管是对死亡有畏惧,还是对死亡很坦然,死亡毕竟是在人心理留存的一种惠安与绝望的情绪。所以,在与老人交谈中,应当尽量避免死亡话题。

特别是在我们的案例中,刘爷爷因病住院时,我们更不能与他提及死亡类的话题。

(三)说“您不要多管闲事”“管好自己就行了”之类的话

这些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我们用来劝慰哪些闲不住、爱管闲事的老人。其实,老年人在听到这句话往往不是怒气反驳就是心中生怨。这是因为,在老年人的内心深处,他们忌讳被当做“废物”。老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并不意味着他们什么都不能干了,他们最怕别人说他们“没用了”。其实,老人都乐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即便身体真的不好,也愿意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晚辈提供参考意见。而原本希望老人不要太操心、应多多休息的美意却因为语言不当而带给老人一种被否定及挫败感和失落感。因此,类似这种让老人感觉到无能感、挫败感的话应避免使用。

(四)忌否定他们经历的过去

每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都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关。老年人的生活经历和所走过的时代记忆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喜悦的还是忧伤的,老人都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我们应当尊重并保护老人的那种情感,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去评价。

(五)忌评论家庭纷争与矛盾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幸福家庭应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而幸福的家庭是所有老年人的追求和梦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庭会有一些纷争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但在老年人的心目中,这些“家丑”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因此,在与老人的接触中,特别是当我们对老人的家庭状况比较了解时,也不能太主动地和老人们聊他们家庭中的事,以免给老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拓展阅读

一、称谓禁忌的起源

称谓禁忌始于周,《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孔颖达)〔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礼记·檀弓》云:“死谥,周道也。”(孔颖达)〔疏〕:“以殷尚质,不讳名故也:又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更无别谥。尧、舜、禹、汤之例是也。周则死后别立谥,故总云周道也。”可见,自周朝开始,人们有了讳避称谓的习俗。当时,是在人死后,开始讳称他的名字。《礼记·檀弓》云:“卒哭而讳。”如必称死者的名字时,应称其讳,即其神名。这种人死后称其讳,而不称其原名的习俗,是要将一个人的阳世与阴世区别开来,使得鬼神不能知晓他的原名,因而不能危害与其原名有着许多联系的阳世间的所有事物。周朝讳事初兴,并不完善。到了秦汉时代,避讳缺席渐臻完备。《史记·秦始皇纪》中已有“秦俗多忌讳之禁”的记载。且不但人死后讳名,生前也要讳名了。这可能与当时用名字实施巫术的风习兴盛有关。俗以为,默念仇人的名字或是书写某人的姓名就可实施黑巫术,将其人置于死地。最初的避讳是在上层社会、权威人士之间实行,后来流行于民间,影响到各家各户,成为一种民间习惯。

二、中国人的属相禁忌

因属相可以推测一个人的年龄,且又指代自我的本命,所以俗间有忌言属相的禁事。旧时,艺人进宫唱戏除了记住当宫中的"忌字"外,还要记住皇上、太后、皇妃等人的名讳、属相的忌字。否则,就要受责罚。清太后慈禧是属羊的,因而讳忌唱戏时提到羊字。连剧目、台词都要改。像《变羊记》《牧羊圈》《苏武牧羊》等都不能演,《女起解》中“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要改成“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据《清稗类抄》云:“盐城有何姓者,其家主人自以子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可见此种视属相为本命忌言及的习俗是有着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的。

三、节庆禁忌语之“春节”

历来春节最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子了,从前过大年之前,长辈都要叮嘱小孩子很多过年的规矩,比如说话方面都得特别注意,什么“破了”“坏了”“没了”“死了”“完了”“灭”“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词都不能说。像这包饺子、蒸包子面没了,就剩馅了。不能说“面没了”,得说“馅多了”。

这过大年,很忌讳孩子哭闹,因为哭闹预示着会有疾病、凶祸降临。所以大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不教训孩子,孩子这几天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进入腊月,长辈会叮嘱小辈儿,要说好话,说吉利话,办好事,要不然腊月二十三小年时,灶王爷上天,就不言好事了。从腊月二十三这天起,就不能动气。大家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忌讳吵架、抬杠。无论是你骂别人,还是别人骂你,那就可能会使你一年的运势都不好,而且对健康不利,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和和气气、高高兴兴的,来年才能顺顺当当。大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来年才能和气生财。

谚语有“闲正月,忙腊月,蓬头长发是二月。”这是说腊月里大家要为过年忙活,到正月就可以好好的、高高兴兴地过大年了。而从腊月二十四扫完房,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干净,也该搞好个人卫生,理发了、洗澡了,因为正月里忌讳剃头、剪发。而且大年初一、二忌洗衣、洗头、洗澡,传说这两天是水神生日,如果洗衣、洗头、洗澡,会将财富与财运洗掉。

过年忌打破东西,尤其是拿盘、碗、杯、碟、镜子等玻璃、陶瓷制品时更要小心。若不慎打坏了,在场的人要马上说两句吉祥话,如“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以防破财破运。并用红纸将碎片包起来,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吉祥话,等“破五”再丢掉。

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五进行了大扫除,年初一不能动扫帚,不倒垃圾,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如果非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另外,要备一个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破五”前不动针线和刀等利器,否则刺了神眼惹大祸。意为让辛苦了一年的妇女们也可以安心、轻松地过个年。

另有一个习俗是说大年初五之前不能吃鸡头或鸡脚,这表示新年能有头有尾。不可看蒸发面,否则发面无法蒸发,将影响全家运势。年初一这天,尽量不要吃药。除非病重,健康的人不宜在这天吃补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疾病缠身,吃药不断。大年初一不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年夜饭。寓意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初一的早饭忌吃荤,这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大年初一忌杀生,所以也不适宜吃荤食;另一种是暗喻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为趋吉避凶,祈求好运。

因为大年三十要守夜,很多人大年初一要睡个懒觉,这里要提醒的是,大年初一忌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另外,年初一忌睡午觉,依古训“禁昼寝”劝人不要懒散,如果大年初一睡午觉则会影响事业运。

拓展训练

张奶奶,71岁。退休工人,目前与大儿子住在一起。儿子一家人口多,房子小。因为一些琐事,家庭偶尔发生一些小的不愉快。为了锻炼身体,张奶奶参加了小区的老年人健身组织。作为健身组织的服务人员,小吴在工作之余会经常和老人们聊天。

请问:

1。在与张奶奶聊天时,小吴应避免提起哪些问题?

2。在与其他来人聊天时,小吴应避免哪些共性的问题?

推荐阅读

1。职场称呼禁忌,http:。baike。wiki

2。漫谈禁忌语,http:。dalidaily。wenhua20071031095649。html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