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的场合与目的,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可以分为问候语、迎送语、请托语、询问语、应答语、夸赞语、致歉语等七种类型。
1。问候语
问候语主要有以下两种:
(1)标准式:即直截了当地问候对方。如“您好!”“大爷好!”“阿姨好!”等。也就是在问好致歉,加上人称代词或称呼语。
(2)时效式:即在特定的时间使用的问候语。如“早上好!”“大爷早上好!”“阿姨周末好!”等。具体方式是在问好、问安之前加上具体的时间,还可在时间前加上对对方的尊称。
2。迎送语
与老人交往,迎送语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展现对老人的热情与友好。如“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等。
第二,要体现出对老年人的重视。当与老人再次见面时,迎接语中应标明自己记得对方,使对方产生被重视的感觉。如“大爷,我们又见面了”“叔叔,您老来了”“大妈,多保重”等。
第三,在迎送老人的过程中,除了敬语的使用,还应辅助以点头、微笑、鞠躬、握手、注目等辅助姿态语。
3。请托语
当我们与老人交往过程中,需要向他们提出具体要求时,前面加一个“请”字就会显得文明有礼。如“阿姨,请稍候”“大爷,请这边坐”“叔叔,请您让一下”
4。询问语
与老人交流,在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时,经常会用到询问语。常用的有“您需要什么?”“你觉得这样合适吗?”“您认为哪种颜色更好看?”等。
5。应答语
应答就是我们对老人的回应或答复。使用应答语的基本要求是:随听随答,有问必答,灵活多变,热情周到,亲切有礼。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答语可以分为三种:
应诺式。用来答复老人的要求。如“好的,我明白了”“放心,我会尽量做好”等。
谅解式。当老人为自己的过失或误会进行道歉时,应该表示宽容和谅解。如“没关系的”“没事,您别放在心上”等
谦恭式。我们在得到老人的夸奖和赞扬时,应表达自己的谦虚。如,“您太客气了”“没什么,这是我的分内之事”等。
6。夸赞语
对老人适度的夸赞,不仅可以让老人感到愉悦和自我肯定,也可以为我们与老人的深入交流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应学会合理正确地夸赞老人。合理就是恰到好处,宜少不宜多。如“您真有眼光”“您今天气色真不错”“我需要向您学习的地方太多了”等。
7。致歉语
与老人交流,如果给他们带来不便,或者可能干扰到他们,就应用致歉语向他们表达歉意。常用的致歉语有“抱歉”“对不起”“请原谅”“真是过意不去”等。
其次,了解一些常用的传统谦语。我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中,虽然有一些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词语被淘汰了。然而,仍有一些具有深厚文化气息及实用意义的传统词语是我们可以学习和使用的。正确使用这些传统礼貌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和老年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礼貌用语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礼貌语的使用应简洁明白
由于老年人都存在着听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在与老人交流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信息接受能力。
礼貌语的使用,可复杂、可简洁。但是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切忌繁琐。与老人交谈中,态度诚恳、语言得体、礼貌语使用得当,就可以充分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尊重。礼貌用语的使用,尤其不能使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因为老人连最起码的听懂就很难了,更别说把你的方言转化成普通话,再加以理解。
2。注意使用老人习惯的礼貌用语
与老人交往沟通,要注意老人的知识结构、自身背景。年轻人与老人有代沟,在知识层次和大的形势环境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下流行语,也不能用句子成分结构过于复杂的敬语,因为这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理解。
3。敬语使用,除了言辞,重在态度
礼貌语的使用,重在态度。因此,尊重老人,除了礼貌语的使用,我们还需注意自己说话的音量、面部的表情以及自身的态度。只有正确、诚恳的态度,才能将礼貌语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老年人的听力不断下降,但是,我们是不是仅仅提高说话的音量就行了?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我们听不清别人说话或是电视节目时,我们就让对方大点声,或是调高电视机音量,但是在与老人交谈的过程,千万不要这样做。试想,如果因为老人听不清你说的话,你就冲着老人大喊大叫,这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在很大程度上会伤害到老人的自尊心。但说话声也不可以太小,那样的话,老人是真的无法听清了。所以要掌握个度,具体这个度是多少,还是需要你自己根据情况而定。
与此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时刻面带微笑。因为笑容能够给人一种亲和感,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了解对方,加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