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任务四 懂得敬业奉献(第1页)

任务四 懂得敬业奉献(第1页)

任务四懂得敬业奉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敬业奉献在老年服务工作中的价值;

明确敬业奉献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本职工作,耐心细致照顾老人。

工作任务描述

某养老院86岁的陈绍周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他的儿子说,老人不愿意来这儿,但他们工作太忙了,只能送到养老院。每次儿子探望陈绍周后,老人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泪流不止,但一言不发。手却开始不停地全身抓挠,抓出不少的血痕。小兰是负责照护陈绍周的专业护理服务人员,今天轮到她照护老人。

问题思考:

1。小兰对陈绍周老人的照护需求可做哪些准备工作?

2。小兰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了解敬业奉献的基本内涵

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倡敬业精神,“敬业”早在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了出来,孔子称之为“执事敬”。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一丝不苟,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奉献是和敬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奉献,就是一心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奉献是在自始至终贯穿着敬业等优良职业道德品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

老年服务工作敬业奉献的基本内涵是:忠于职守,履职尽责,态度严肃认真,有自我牺牲精神,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高标准、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理解敬业奉献的重要意义

敬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项重要体现。敬业奉献,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精神。

(一)敬业奉献是老年服务职业伦理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敬业奉献是老年服务伦理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实现老年服务伦理道德规范的前提条件之一。敬业奉献决定职业表现。只有一个真正敬业奉献的人,才会将老年服务工作视为人生的、神圣的事业追求,遵守老年服务纪律和道德规范,将自身的毕生精力和智慧用于老年服务事业,才能认真履行每个岗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个民族,都需要从业者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心,形成高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品质,使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敬业奉献的人越多,敬业奉献精神越强,这个社会发展就越快。

(二)敬业奉献是实现老年服务职业目标的重要内容

每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造就成为优秀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才首先要养成敬业奉献的职业态度。因为敬业奉献的职业态度能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以社会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把为老年人服务、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志愿,能激励老年人服务人员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道路,有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同时,老年人服务人员在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能激发从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从而自觉地产生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爱好,以服务于社会需要为出发点,热爱自己的工作,献身自己的岗位,从而为实现职业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三)敬业奉献是取得老年服务事业成功的必要素质

人生活动是多方面的,职业活动是最重要的内容。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本职工作来实现的。敬业奉献、服务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是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朱镕基在就任国务院总理时,曾立下誓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充分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敬业奉献精神。

敬业奉献精神对事业成功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敬业奉献可以提升人们的事业心。第二,敬业奉献可以提升工作水平。第三,敬业奉献可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敬业奉献的人往往把事业的成功看得高于一切,事事以工作为重,为工作的圆满完成,能摒弃狭隘的功利私念,能着眼于长远的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偏颇之见;为了事业的成功,甘愿冒风险而勇挑重担、忍辱负重而奋斗不止。

讨论:敬业奉献容易做到吗?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条件好、工作轻松、收入高的岗位,做到敬业容易。相反,条件较差、工作艰苦、收入不高又远离城市的岗位,做到敬业就不易。另外,有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心情比较浮躁,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评价,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想“跳槽”,连爱岗都谈不上,何谈敬业!在这种情况下,把敬业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掌握敬业奉献的实践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