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主要由尺架、砧座、固定套管、微分筒、锁紧装置、测微螺杆、测力装置等组成。它的规格按测量范围分为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等,使用时按被测工件的尺寸选用。外径千分尺具体结构如图2-7所示。
图2-7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1—尺架2—砧座3—测微螺杆4—锁紧手柄5—螺纹套6—固定套管7—微分筒8—螺母9—接头10—测力装置11—弹簧12—棘轮爪13—棘轮
2。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
固定套管上每相邻两刻线(一般上下错开)轴向每格长为0。5mm。测微螺杆螺距为0。5mm。当微分筒转1圈时,测微螺杆就移动1个螺距0。5mm。微分筒圆锥面上共等分50格,微分筒每转1格,测微螺杆就移动0。5mm50=0。01mm,所以千分尺的测量精度为0。01mm。
3。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首先读出微分筒边缘在固定套管上露出的毫米数和半毫米数,然后看微分筒上哪一格与固定套管上基准线对齐,并读出相应的不足半毫米数,最后把两个读数相加就是测得的实际尺寸。千分尺的读数方法示意如图2-8所示。
图2-8千分尺读数方法
四、百分表
1。百分表的结构
百分表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比较量具,可用来精确测量零件圆度、圆跳动、平面度、平行度和直线度等形位误差,也可用来找正工件、检验机床精度和测量工件的尺寸。
百分表结构如图2-9所示。图中1是淬硬的触头,用螺纹旋入齿杆2的下端。齿杆的上端有齿。当齿杆上升时,带动齿数为16的小齿轮3,在小齿轮3的同轴上装有齿数为100的大齿轮4,再由这个齿轮带动中间的齿数为10的小齿轮5。在小齿轮5的同轴上装有指针6,因此长指针就随着一起转动。在小齿轮5的另一边装有大齿轮7,在其轴下端装有游丝,用来消除齿轮间的间隙,以保证其精度。该轴的上端有短指针8,用来纪录长指针的转数(长指针转一周时短指针转一格)。拉簧11的作用是使齿杆2能回到原位。在表盘9上刻有线条,共分100格。转动表圈10,可调整表盘刻线与长指针的相对位置。
图2-9百分表
1—淬硬的触头2—齿杆3,5—小齿轮4,7—大齿轮6—指针8—短指针9—表盘10—表圈11—拉簧
2。百分表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百分表内的齿杆和齿轮的周节是0。625mm。当齿杆上升16格时(上升0。625×16=10mm),16齿小齿轮转一周,同时齿数为100齿的大齿轮也转一周,就带动齿数为10的小齿轮和长指针转10周。当齿杆移动1mm时,长指针转一周。由于表盘上共刻100格,所以长指针每转一格表示移动0。01mm。
百分表的读数方法为:先读小指针转过的刻度线(毫米整数),再读大指针转过的刻度线(小数部分),并乘0。01,然后两者相加,即得到所测量的数值。
3。内径百分表
(1)内径百分表的结构
内径百分表可用来测量孔径和孔的形状误差,对于测量深孔极为方便。其结构如图2-10所示。在测量头端部有可换接触头1和量杆2。测量内孔时,孔壁使量杆2向左移动而推动摆块3,摆块3使杆4向上,推动百分表触头6,使百分表指针转动而指出读数。测量完毕时,在弹簧5的作用下,量杆回到原位。
通过更换可换触头1,可改变内径百分表的测量范围。内径百分表的测量范围有6~10mm,10~18mm,18~35mm,35~50mm,50~100mm,100~160mm,160~250mm等。
内径百分表的示值误差较大,一般为±0。015mm。因此,在每次测量前都必须用千分尺校对尺寸。
内径百分表的指针摆动读数,刻度盘上每一格为0。01mm,盘上刻有100格,即指针每转一圈为1mm。
图2-10内径百分表
1—可换接触头2—量杆3—摆块4—杆5—弹簧6—触头
(2)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内径百分表用来测量圆柱孔,它附有成套的可调测量头,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组合和校对零位。组合时,将百分表装入连杆内,使小指针指在0~1的位置上,长针和连杆轴线重合,刻度盘上的字应垂直向下,以便于测量时观察,装好后应予紧固。
测量前应根据被测孔径大小用外径千分尺调整好尺寸,如图2-11所示。在调整尺寸时,正确选用可换测头的长度及其伸出距离,应使被测尺寸在活动测头总移动量的中间位置。
测量时,连杆中心线应与工件中心线平行,不得歪斜,同时应在圆周上多测几个点,找出孔径的实际尺寸,看是否在公差范围以内,如图2-12所示。
图2-11用外径千分尺调整尺寸
图2-12内径百分表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