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客人们有的坐在窗口下,有的坐在小书桌边,有的坐在一只小摇篮边,那摇篮里睡着一个小人,它是小野菊的小玩具……
随后,土蜂们开始合唱一支歌;
随后,蒲公英、紫罗兰们各从他们随身带的小书袋里拿出一本小书,每个人轮流朗读一首童谣。[10]
另外,鲁兵的《冬娃》、张继楼的《种子、垂柳》、望安的《金凤蝶飞来了》都属于幻想散文。
三、幼儿散文赏析
幼儿普遍喜爱生动、富于变化的童话或生活故事,而对幼儿诗、散文等抒情性作品的兴趣和理解,尚需教师或家长的引导。
我国为儿童创作的散文萌芽于五四时期,冰心的《寄小读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作品的读者对象属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幼儿散文创作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老、中、青三代幼儿散文作者的作品。其中以老作家郭风的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一)《花的沐浴》(郭风)赏析
《花的沐浴》的作者是著名的散文作家郭风。他喜爱孩子,并有着一颗无邪的童心,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篇。
郭风的幼儿散文多取材于大自然、山林田园、鸟兽虫鱼,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生机与奥妙。但他的散文没有停留在景观物态的描写,而在极短的篇幅内尽力表达美丽的心灵、深刻的哲理以及艺术的意境。
郭风散文的语言自然、真挚,带着幼儿的情趣,他的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独具特色,对于正在学习观察周围事物,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来说无疑成为促进幼儿成长的启蒙教材。
郭风的创作成就源于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他曾在《郭风散文选·前言》中说:“我想流露一点隐秘于心底的衷情:我,要是听见有人称我为儿童文学作家或赞成有志于儿童文学创作之道时,往往甚感宠幸;心中或正生出一种儿时受母亲称赞一般的欢喜之情。我勉励自己,不要小视儿童文学作品,要多多为孩子们认真写出作品。”[11]
如《花的沐浴》:
草地上有百里香、铺地锦、野菊和蒲公英。
有一天,下雨了。小雨点敲打着野外的树木,在繁密的树叶上敲出声音来了:好像我们学校里摇铃一样:叮当!叮当!
于是,一群小野花走出来了,百里香、野菊、铺地锦和蒲公英们,一听见这雨声,都走出来了。她们好像在幼儿园里唱游一样,排成小队,走出树林,到这草地上,站在雨中……
她们要在那里沐浴——
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轻地唱着歌。有时抖抖身子,让水点落下去;
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轻地唱着歌。有时摇摆着身子,用绿色的浴巾洗擦自己的头发和身手……
接着雨停止了。她们的沐浴也停止了。这时,阳光照在草地上,草地上一片光明,那些小野花们显得多么美丽!她们沐浴过了,全身发出香味。[12]
作品中既有童话般的想象,又有大自然美景的真实描绘,更有童心世界的巧妙映照。
(二)《雨中的森林》(张秋生)赏析:
好久没下雨了。
森林干旱得快冒烟了。
这事让鹁鸪鸟兄弟很着急,他们想为森林找来一些雨点。可是当鹁鸪鸟兄弟把这个想法一说出口,就遭到森林里鸟儿们的嘲笑:
“真会说大话,鸟儿怎么能为森林找来雨点呢?”
鹁鸪鸟兄弟没理会这些嘲笑,他们商量了一下就出发了。
两只鹁鸪鸟在天空中寻找云彩,他们告诉云彩,远处的那片森林是如何需要她们。
鹁鸪鸟兄弟找到了一片又一片的云彩。他们把云彩带到森林上空,云彩结成了云朵,云朵又集成厚厚的一层乌云。
就在天空响起轰隆隆的雷声时,鹁鸪鸟兄弟又累又渴,他们昏倒在草丛里了。
一阵阵清凉凉的雨点儿淋醒了鹁鸪鸟兄弟,他们看到森林、草地、鸟儿、兽儿们,都为雨点儿的降临拍手欢笑。大伙儿们说:“谢谢你们——乌云、雨点……”
没人知道,鹁鸪鸟兄弟还在草丛里躺着。过了好一阵子,鹁鸪鸟兄弟歇够了、喝足了,他们从草丛里飞了起来,也大声欢呼着:
“谢谢你们——乌云、雨点……”[13]
在《雨中的森林》中,作者把两只鹁鸪鸟拟人化为兄弟,让他们像人一样关心着周围的环境,并为了改善环境付出很大的努力。作品最打动人的一个情节是,当鹁鸪鸟兄弟恢复过来以后,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与别人一起欢呼并以此作为结尾,至于鹁鸪鸟兄弟的行为与精神是什么,让小读者自己去思索。
(三)《蒲公英的吻》(吕丽娜)赏析:
我是一只小鹅,每天在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
我的日子过得挺快活。只是,有一点孤单。
我对妈妈说,我想有许多小伙伴。
于是妈妈告诉我一个关于蒲公英的秘密。
我按妈妈说的,采一朵最大最美丽的蒲公英花,对着它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