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考重点12351 > 第一节 儿童故事的一般特点(第4页)

第一节 儿童故事的一般特点(第4页)

没有法子,苍蝇只好再往前飞。碰见一只狐狸。嗬!这条狐狸尾巴真叫漂亮!蓬蓬松松,火红火红的,美丽极了!

“好呀。”苍蝇心想,“这条尾巴准得归我了。”

于是它飞到狐狸跟前去嚷道:“给我尾巴!”

“苍蝇,你在说什么呀!”狐狸回答,“我要是没有尾巴,就活不成了。我要是没有尾巴,狗追我的时候,一下子就把我捉住了。靠了这条尾巴,我可以把狗骗过去。”

“你怎样用尾巴骗狗呢?”苍蝇问道。

“等狗快要追上我的时候,我就甩尾巴!把尾巴往右甩,自己往左逃。狗看见我的尾巴往右甩,就往右追。等它明白是搞错了的时候,我已经跑远了。”

苍蝇看到所有的野兽的尾巴都是有用的,不论是在树林里,还是在河水里,都没有多余的尾巴。没法子,苍蝇只好飞回家去。它想到:“我还是去跟人捣乱,闹得他心烦,他就只好给我做一条尾巴。”苍蝇围着人捣乱哄不走,还说:“你干吗取笑我,打发我去找没有用的尾巴?所有的野兽都问过了——所有野兽的尾巴,都是有用的。”

人摆脱不了苍蝇的纠缠,觉得苍蝇实在太讨厌!就想了想说:“苍蝇,院子里有一头牛,你去问问牛,它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苍蝇飞出小窗,落在牛背上,一个劲儿嗡嗡地叫:“牛呀,牛呀,你要尾巴来干什么?”

半天,牛也没作声,后来突然用尾巴往自己背上一抽,恰好打中了苍蝇。苍蝇摔了下去,六脚朝天断了气。[4]

《尾巴》的故事,涉及的动物有:爬虫蛞蝓,水里的鱼和虾,森林里的啄木鸟,野兽母鹿、狐狸,家畜牛等。它们不是都有尾巴,但是有尾巴的就一定是有用的,没有一个动物的尾巴是为了好看的。作者巧妙地给幼儿渗透了这样的知识: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生长出来的。这些知识在幼儿阶段还不一定都能理解,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对周围事物探索的兴趣。

另一类是借动物形象,间接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们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爱憎分明的观点。如《黄鼠狼给鸡拜年》,以此来象征那些“没安好心”的人。《骄傲的公鸡》是说公鸡趾高气扬,到处炫耀它的羽毛,主人嫌它太吵把它杀了(或是被老鹰看见了,逮住它吃掉了),教育人不要骄傲。

动物故事大部分来源于民间故事。它和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寓言较难区分。如果非要加以区别的话,那就是它的内容不及童话那样曲折、丰富,动物故事中的动物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所表现的是动物自身及与其他动物之间关系的故事,而不像童话中的动物有较大的幻想性、夸张性和象征性。与寓言相比,那些寓意明显的动物故事与寓言相近,但教训性不及寓言那样深刻,以表现动物特征的故事则与寓言相差很远。

(三)历史故事

这类故事是选择有教益、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或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的一生或片段写成的单则故事。这类故事要求尊重史实,不能随意虚构,但在一定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可作必要的提炼加工。这类故事的目的是帮助少年儿童具体认识历代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如《中国历史小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丛书就是一则则的历史小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可以分为两类。

1。历史人物故事

它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主体,通过这个历史人物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活动和历史功过的描绘和评价,让小读者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按人物类型不同,历史人物故事可以分为:

(1)名人故事,如古今中外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2)伟人故事,如孙中山、列宁、毛泽东等的故事。

(3)英雄故事,如文天祥、岳飞、刘胡兰等的故事。

以上不同类型的故事都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叙述和表现历史人物的生活、事迹、爱国主义精神、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等。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小读者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产生向历史人物学习的愿望,把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2。历史事件故事

它是以历史事件为主描写历史人物活动。这类故事中的人物不做细致刻画,而是重于故事的情节性。大多是以某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事件为主线,引出一个个故事,常常是大故事套小故事,有详有略。有人从表现形式上把历史事件故事分为三种类型:

(1)小说型,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以史料为题材,加以典型化,有较大程度的艺术加工。这种类型在儿童读物中尚不多见。

(2)故事型,它侧重事件的描述,重视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即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描写,以增加故事的形象性。如《唐宋八大家的故事》《毛泽东求学的故事》等。

(3)知识型,用故事形式讲述历史知识。重视保留历史原貌,作者重在选择有故事性的材料加以组织剪裁,很少铺叙和描写。如《上下五千年》就是这类故事化的历史。

(四)民间故事

我国民间文学的资源极为丰富,民间故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故事属口头文学,是口耳相传下来的文学,它的创作者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即使最初是个人所作,但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也会经过无数人的修改,使其成为集体或民族的作品。民间故事的数量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现实生活色彩较浓的生活故事;幻想因素较强的传奇故事;丰富多彩的动物故事。

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有鲜明的民族性,如普遍采用对照法、反复法、三段法等传统手法;借助宝物、奇遇、仙兽等形象展开情节;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尽量有完满的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传统的习惯用语:“从前”“很久很久以前”“九山九岭,九沟九弯”等。

给儿童阅读的民间故事多是将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反映不同时代劳动人民为追求幸福、追求美好未来的斗争生活,反映人民聪明才智等方面的故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进行加工改写而成的。如《鲁班的故事》《长工和地主的故事》《巧媳妇》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