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寓言是斗争和自我教育的武器
在阶级社会中,寓言经常被作为揭露黑暗统治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寓言的讽刺和嘲笑是无情的。例如,克雷洛夫的《狼和小羊》,就是借用狼和小羊这两个动物之间的纠纷,写出了在沙皇统治下“弱者在强者面前总是有罪”的现状,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弱肉强食、压迫人民的罪恶。
在人民内部,寓言是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武器。它有如一面镜子,照出人们性格上的某种弱点,揭露人们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现象,通过善意的讽刺和嘲笑,使人们在幽默的笑声中认识并改正缺点。不论古代寓言还是现代寓言,都有大量的作品是针对人们生活或思想作风方面种种弱点的。如严文井同志写的现代寓言《回声的结局》《浓烟和烟囱》中,批评了只知模仿和自我欣赏、骄傲自大的人,并告诫孩子们:模仿是没有出路的,骄傲自大、自我膨胀的结果是自取灭亡。
四、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寓言和童话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幻想的,都可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但细分起来,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情节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则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也有一两千字。童话的情节较为丰富,多变化,结构比较曲折,刻画人物形象细致,幻想也比寓言更丰富、奇特。童话虽然也包含一定的教训意味,但寓言的教训却更加明显,而且往往由作者以极精练的格言式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童话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它描写的内容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但寓言的对象不限于儿童,不少是为成年读者阅读的。
五、怎样给幼儿改写寓言
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理解譬喻性强的寓言是比较困难的,我国传统的寓言中,幼儿能理解的作品不多,就是比较浅显的作品也需要给予适当的改写,使其成为幼儿能接受的故事。
(一)增加形象,充实情节
寓言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要把寓言作为故事讲给幼儿听,就需要增添形象和情节,使故事变得丰富、生动、有趣。
如《天鹅、梭子鱼和虾》(俄国克雷洛夫)的原文:
合伙人不齐心,事业就要搞糟;虽然自始至终担心着急,还是一点儿进展也没有。
一天,天鹅、梭子鱼和虾出去,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起负起沉重的担子,用足狠劲,身上青筋根根暴露。可无论他们怎样地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点也没有移动。倒不是小车重得推不动,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儿向空中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究竟哪个对,哪个错,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寻根究底,我只知道小车还是停在老地方。[6]
此作品改写后,增添了一只路过的猴子,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同时也扩充了情节,改写后内容如下:
……
这时,一只猴子正好路过这里。他看到天鹅、梭子鱼和虾拉车的样子,连忙叫:“停下。”三个小伙伴以为车子已经从泥坑里拉出来了。等到他们喘着气,仔细一看,都呆住了:原来车子在原来的地方动也没动。天鹅、梭子鱼和虾都生气了,他们都说:“我用了很大力气,你们都没有用力拉,所以车子没有动。”
猴子听了他们的话以后,笑着说:“我看见你们三个都用了很大的力气。因为你们拉车子的方向不一样,所以车子仍然陷在泥坑里。”三个小伙伴听了猴子的话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猴子又笑着说:“你们三个在前面拉车,我在后面推车,我们一起把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好吗?”天鹅、梭子鱼和虾高兴地说:“好。”
天鹅把绳子套在颈上,梭子鱼把绳子系在鳃上,虾把绳子和触须结在一起。他们都站在车前,等候猴子下命令。猴子在车子后面用两只手推着车。“一二三,拉!”猴子一声令下,三个伙伴都用力拉,很快车子就从泥坑里面拉出来了。
天鹅、梭子鱼、虾、猴子,他们都高兴地笑了。[7]
这么一改,整个故事变得活泼有趣,而且有了完满的结局,这是幼儿最喜欢的。猴子说的话也帮助幼儿领悟了故事的寓意。
(二)丰富原有的形象,增添细节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做细致刻画,对人物活动也很少有细节描写,而幼儿喜欢听人物形象丰满的故事,改写时就需要增加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如《狐狸和葡萄》(伊索寓言)的原文: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有葡萄挂着,想要取得,却够不到。在离去的时候,他对自己说道,“这是生葡萄。”
这就是说,有些人因为没有力量,不能做成事情,也是这样借机来做口实。[8]
改写后的内容如下:
有一天,天气很热,狐狸又饿又渴,肚子咕噜咕噜地直叫,喉咙干得像火烧。
忽然,他抬头看见葡萄棚上挂着一些熟了的葡萄。他便说:
“瞧我的运气多好!我可以好好吃一顿了!我看什么也没有葡萄好吃,就是不知道我够得着够不着。”
要叫狐狸跳到半空中去把葡萄摘下来,那是办不到的事。可是他还是拼命向上蹦,最低的一串葡萄,他差点就碰到了。
“再跳得高一点就行了。”他跳了跳,还是够不着。最后,他跳得筋疲力尽,知道要吃葡萄是没有希望了,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开,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
“那葡萄还没成熟,准是酸的,吃了要倒胃口,让那些嘴馋的鸟儿去吃吧,他们是什么都吃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