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考重点12351 > 第一节 童话(第5页)

第一节 童话(第5页)

(二)《金色的海螺》(阮章竞)赏析[4]

阮章竞(1914—2000)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金色的海螺》写于1955年,此诗一经发表,在儿童诗坛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当时儿童文学领域里的重大收获。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时,《金色的海螺》获得了一等奖。

《金色的海螺》取材于著名的民间故事《田螺姑娘》。诗中主要描写一个勤劳的打鱼少年,在海滩上救活了一条小金鱼。这金鱼原来是蓝海的仙女。为了报答少年的好心,她变成海螺姑娘去帮助少年料理生活。三年后,海神娘娘强令海螺返回大海。少年历尽艰险,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以自己的勇敢坚定和对爱情的忠诚感动了海神娘娘,赢得了永远与海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作者让少年三次入海,请求海神娘娘不要让他和海螺分开;海神娘娘三次考验少年,一次比一次厉害。但少年毫不动摇,最后终于取得胜利。三段法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而是为了更加突出、完整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金色的海螺》通过生动、富有美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品要歌颂的内容。作者以下面的诗句,表现少年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一年三百六十个早晨,

他从来不肯贪睡懒觉。

不管大海涨潮和退潮,

天天比太阳起得还早。

作者以下面的诗句,表现少年善良正直,同情弱小。他把救助危难中的小金鱼当作自己的责任。与海螺发生爱情之后,他又是那样的忠贞不渝:

你就是乱鞭抽!

你就是乱刀割!

你就是端上水晶宫,

我也不换我的海螺!

海螺形象的塑造也是鲜明动人的,由于她有神话色彩,特别突出她的外貌与心灵的美:她有“明亮的眼光”“阳光似的头发”,更有金子般美丽的心。她来到少年的家是被少年的勤劳善良所感动的结果。她爱少年不是为了享受,而是因为她找到了一颗“好心”,一个“勤劳的朋友”。更令人赞叹的是,渴望永远与少年在一起的海螺,考虑到她再不返回大海,将使“人间遭水淹”时,她宁愿放弃自己的幸福。这个充满诗意,由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相统一而构成的形象,不仅陪衬了少年,也丰富了全诗的思想内容。

作者在《金色的海螺》的创作中,对诗的意境也极其讲究。他以对形象、语言、环境的描写创造了清新隽永的意境,令人难忘。这首诗是以大海为背景,作者既描写了它的广阔,又描写了它的恬静和像小溪一样的清澈、透明。诗的开始便着意描写了大海的美丽:

绿绸被子似的海水蹬动了。

东方要亮了,

…………

太阳娘娘在海底洗脸了,

一会儿就撒出金红的彩霞。

作者笔下的大海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它有力地衬托了少年和平、向上的心境。在海神娘娘兴风作浪的时刻,大海也曾咆哮、怒吼,那是另一种气氛的意境,衬托的是少年历尽艰险、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在少年赢得了胜利之后,大海恢复了常态:“蓝蓝的大海水,蓝蓝的水上天。”天水相连,相映生辉,这辽阔深远的意境,显现了主人公经过斗争得来的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

《金色的海螺》的语言凝练、优美,具有悦耳的音乐性,具备了诗的语言特色。诗的开头只用二十多个字就清楚地交代了地点、人物和人物生长的环境。本作品优美、生动的特点更是贯穿全篇。描写少年初见海螺姑娘的一节,想象丰富,比喻新颖、生动。头上罩着光环,表明海螺来历非凡。她的月光似的衣服,晨曦般的头发,自上而下地表现了她富于光泽而轻盈、和谐的异乎寻常的美。本作品的语言富于音乐性,音韵响亮,节奏鲜明。

(三)《苍蝇找朋友》(张继楼)赏析

《苍蝇找朋友》的内容是:

苍蝇洗洗脸,苍蝇梳梳头,哼着小曲出门找朋友:“yinyinyin,yinyinyin,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谁来跟我做朋友?”

蚂蚁说:“蜜蜂身上花蜜香,你的身上臭又脏。谁愿跟你做朋友!”

苍蝇红了脸,连忙就溜走。

苍蝇洗洗脸,苍蝇梳梳头,哼着小曲出门找朋友:“yinyinyin,yinyinyin,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谁来跟我做朋友?”

蝴蝶说:“蜜蜂生对大翅膀,你的翅膀短又丑,一定是个骗子手。”

苍蝇吓一跳,摔个大筋斗。

苍蝇洗洗脸,苍蝇梳梳头,哼着小曲出门找朋友:“yinyinyin,yinyinyin,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谁来跟我做朋友?”

壁虎说:“红帽绿袍新崭崭,蜜蜂比你长得丑,我愿跟你做朋友。”

苍蝇喜滋滋,乐得直搓手。

壁虎扑一跳,咬住苍蝇头:“你这害人的刽子手,看你再往哪里走!”

苍蝇进了壁虎口,蚂蚁、蝴蝶都拍手。[5]

这是一首短小上口的童话诗,全诗以问答式的结构,层层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品的第一节就写得生动有趣,作者抓住苍蝇的动作,写它梳妆打扮,妄称自己是小蜜蜂,企图博得别人的好感,给全诗布下了悬念:谁会和苍蝇做朋友呢?第二、三节先后让蚂蚁和蝴蝶揭穿了它的嘴脸,最后,是壁虎不但识破了它的真面目,而且机智地把它吃掉了。全诗好像三幕小喜剧,一幕幕推向**,最后以骗局失败,机智取胜而结束。这个作品对于帮助孩子不被假象所蒙蔽,为以后认识复杂的社会生活是有启示作用的。

诗中昆虫们的语言既符合它们的性格,又符合蝴蝶和蚂蚁的形象特征;全诗注重语句通俗、诙谐,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读起来轻快上口,能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