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考重点12351 > 第二节 儿歌(第3页)

第二节 儿歌(第3页)

我要开花!”

麦苗说:

“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

小孩子说:

“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10]

3。想象和夸张

想象是诗歌的重要因素,作为诗歌同一种类的儿歌,丰富的想象就成了它重要的艺术特点。例如《一张图画占垛墙》就富有丰富的想象,儿歌反映的是几个孩子想给新建的大桥“画个像”,但因大桥长达几里“小小画册画不下”,直到大伙儿想出“一人只画一孔桥”,把每人画的桥连接起来,一张画就占了一垛墙,充满了儿童的情趣。

夸张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进行扩大的描写,以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夸张也是趣味的来源之一,如《种葵花》:

大海连青天,山高接蓝天,

我来种葵花,种满高山巅。

葵花叶,绿油油,

葵花瓣,黄灿灿,

葵花秆子如竹竿,离天只有三尺三。

要砍葵花盘,需乘大火箭,

掉下一颗子,渔人当小船……[11]

这首儿歌有夸张,有想象,显得新颖,可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12]

4。反复

反复是民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口头文学的共同特征。反复就是将儿歌中相同的词、词组或句子多次重复,以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效果,反复还有利于儿童记忆和上口。例如西藏儿歌《雪花白,雪花亮》:“……雪花白,雪花亮,雪花落到枝头上……雪花白,雪花亮,雪花落到小河里……雪花白,雪花亮,雪花落到石头上……”其中的“雪花白,雪花亮”重复了三次。

5。起兴

兴,作为民歌的表现手法是很有特色的。古人言:“兴,托事于物”,用现代话来解释就是一种联想,即所谓“触景生情”,由于看到了某种情景或某种事物,引起了某种感触或者想起了以往之情。

兴句,有的与下面诗句有直接关系,即兴句下面几句所表达的感情就是由兴句描述的事物引起的。例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即看到太阳升起,想到了人民领袖。当然,也有把领袖比作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太阳的意思。

有不少兴句是为押韵方便,与下面的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如“天上星亮晶晶”“高高山上”“一条大河”都可做兴句。

6。摹状

这种修辞手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描摹出来。

摹形:描绘事物的形态。如《赛积肥》:“……叔叔担肥快似箭,姐姐好像蝴蝶飘,哥哥跑起一溜烟,爷爷乐得胡子翘……”

摹色: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事物的颜色。如“青菜青,绿莹莹,辣椒红,像灯笼……”

摹声:一般是用象声词摹拟事物的音响。如“敲起锣,锵,锵,锵”,“打起鼓,咚,咚,咚”,“小河水,哗啦啦”。

7。设问

设问即自问自答的手法。问答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问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可启发儿童思考问题。如《什么船儿》:

什么船儿上月球?

什么船儿海底游?

什么船儿水面飞?

什么船儿冰海走?

宇宙飞船上月球。

潜水艇儿海底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