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低幼儿儿童文学 > 第二节 寓言(第1页)

第二节 寓言(第1页)

第二节寓言

一、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一种把讽喻意义隐藏于其中的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寓言作者把要说明的某个道理或哲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短小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获得教训。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烈的教训性

寓言的主旨鲜明,每个故事都明确地说明一个道理。这些道理都是人们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通过寓言故事把它们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或肯定某一真理。例如《农夫和蛇》是通过农民救活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又咬死农民的故事,说明“决不应怜惜像蛇一样的恶人”,这是教训中概括出来的真理。

寓言的道理一般都是讽喻性的教训,讽刺和嘲笑是寓言显著的特征。它们含意深刻而又幽默,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教训。这些教训有的是让读者自己去思索,有的是作者在篇首或终了直截了当地说明。如克雷洛夫的《乌鸦与狐狸》,开始就点出:“关于阿谀拍马的卑鄙和恶劣,不知告诫过我们多少遍了,然而总是没有用处,拍马的人总会在我们心里找到空子。”又如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因为摘不到架子上的葡萄便说:“那葡萄一定是酸的。吃了酸葡萄肚皮要痛。我不稀罕什么葡萄了,我一点也不想吃了。”最后作者评论:“这就是说,有些人因为没有力量,不能做成事情,也是这样借机来做口实。”以上两部作品,一个在篇首,一个在篇尾,明确提出了对人们的告诫。

(二)明显的譬喻性

寓言是一种譬喻故事,它通常用拟人、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比喻、象征、影射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达到譬喻的目的。

寓言中以人类以外的生物作角色时,采用拟人手法,像童话一样,使它们像人一样说话行动,有思想,有性格,但同样也要照顾动植物固有的特点,例如羊温和、软弱,狼残忍,狐狸刁滑,青松坚韧等。这些被拟人化了的角色,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或比喻社会上某些类型的人。例如《揠苗助长》中的宋人,就是用来比喻犯有主观急躁毛病的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是影射那些依仗主子势力在人民面前作威作福的奴才走狗;《中山狼传》的中山狼是比喻狡猾凶狠的恶人。

寓言的教训性是通过比喻、象征来表现的,寓言的比喻和一般修辞的比喻不同,它是把整个故事作为譬喻。寓言有人物,有故事情节。作者就是通过具体人物的性格行为、故事情节来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近喻远,来阐明一种教训或道理。例如《愚公移山》就带有比喻和象征的性质,借此说明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三)故事简短,语言精练

寓言故事的情节比较单一,都紧紧围绕着作者要提供的教训或讽喻进行。

寓言的篇幅短小。寓言中有人物形象,但不作细致刻画;有情节,但不展开,没有细节描写,没有详尽的叙述和烦琐的议论,是叙事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

寓言的语言像诗歌的语言一样精练,但不像诗歌那样跳动着强烈的感情。寓言的语言是理智的,概括性极强,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既简练又具有魅力,不仅使读者容易记住,而且意味深长,读后使人思索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二、寓言的历史发展

寓言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民间,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期。先秦诸子往往把寓言作为他们立论的有力助手,在当时不少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书中就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它们与民间口头创作一样,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传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至今还活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学之中。

秦汉以后,寓言文学虽然没有先秦时期那样繁荣,但是在历代著作中,仍然有寓言或寓言性质的作品。例如,唐代柳宗元的《三戒》、罗隐的《说天鸡》、宋代苏轼的《日喻》、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清代蒲松龄的《蛙神》等都是很好的寓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家魏金枝从我国古代寓言中选取200多个寓言故事加以改写,集成《中国古代寓言》。它们不仅能供少年儿童阅读,而且对后人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传统也极为有益。

外国寓言遗产也极丰富。世界著名的《伊索寓言》原是古代希腊流传的讽刺故事,到公元前3世纪,开始有人把它汇编成寓言集,后人把公元前流传在民间的这些寓言经过加工整理,统统归在伊索名下,就成了流传至今的《伊索寓言》。因此,伊索曾被人誉为“寓言之父”。2000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如法国拉封丹的《龟兔赛跑》、俄国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是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

印度也是产生寓言故事较早的国家,2—6世纪问世的《五卷书》,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童话寓言故事集。印度佛经中的《百喻经》(《百句譬喻经》)也是有名的古代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是近代欧洲著名的寓言作家。他的12部《寓言诗》(共239篇)是誉满欧洲的杰作。他运用民间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各种动物,借以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对后来的寓言故事有很大的影响。

18世纪德国著名的戏剧家、诗人、文艺理论家莱辛著有《寓言三卷集》,它的锋芒直指德国的社会现实。另外,莱辛还写过一系列有关寓言的论文。

19世纪,俄国出现了杰出的寓言家克雷洛夫。他以寓言形式揭露沙皇俄国的现实,批判农奴制度的罪恶,同时也歌颂了劳动人民。克雷洛夫继承并发展了寓言的传统,提高了寓言的战斗力。另外,俄国的萨尔蒂科夫、谢德林都是世界有影响的寓言作家。

三、寓言的教育意义

寓言虽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但由于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易于被少年儿童接受,对小读者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一)寓言可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寓言固然有明显的教训性,但它的教训不是抽象地讲道理,而是借助于简短而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感染孩子,让他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从人类生活和斗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由于这些深刻的道理寓意于生动的情节之中,化复杂为单纯,化抽象为具体,可帮助小读者形象地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错综的关系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使他们接受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抽象的哲理和教训。例如,我们要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不顾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不仅办不好事情,反而会把事情办坏。这个道理靠说教是不易解释清楚的,如果给他们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后再给孩子稍加解释,他们就能较容易地领会不能只凭主观意识办事的道理了。因此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寓言就为儿童扩大眼界、丰富各方面的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寓言可以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寓言富于幻想,从寓言的譬喻中可以帮助儿童找出幻想事物和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系,逐渐养成他们联想的能力。寓言的语言优美、智慧、简练、明快,对训练儿童用最经济、最确切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