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争雄十六国百度百科 > 第447章 晋使南来(第3页)

第447章 晋使南来(第3页)

晋使队伍甫入城门,鼎沸声浪伴隨汉胡混杂的吆喝声扑面而来。

有胡商牵著驼队与牵拉畜车的汉民並行,代北、朔州的皮货和江淮运来的漆器、丝锦隨处可见。

东西两市有商贾排著队入市,有税吏、市吏正在核验税单、文,检查无误方能入市交易。

设在东西两市正门处的市易务衙署,商贾贩夫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商贩们在市易务缴纳市税,然后才能凭税单入市。

坊墙內隨处可见三层以上的楼阁建筑,坊街內的大小酒肆、茶肆人满为患,好不热闹。

褚爽看得目不暇接,喷喷称奇:“平阳市集之热闹,比之建康也丝毫不逊!”

贾彝笑道:“贵使来之前,莫不是以为平阳人口凋,屋舍残破,流民乞儿成群结队、穿街越巷?

还是只见胡人肆意逞凶,汉儿豪哭呻吟?”

褚爽尷尬一笑,“贾侍郎说笑了,在下可从未如此想过~”

贾彝笑而不语,究竟想没想过,他自己心里清楚。

晋人看北人总是带有偏见,认为北方遭受胡虏肆虐多年,肯定是礼仪教化的蛮荒之地。

可实际上,建康普室在肥水战前,连宫廷礼制、器乐都不完整,还是肥水战后,从战场上缴获了一批礼官、乐工,才逐渐补齐昔年两汉魏晋传下的礼仪乐器和典章。

谁叫当年司马睿带著世家大族跑得太快,差点断了仪制传承。

所谓“江左初立,典章埋弛,而乐章讹替,不可復知。。:::”正是如此。

褚爽被贾彝似笑非笑的神情弄得心里不是滋味,扭头看向別处,准备转移话题。

一座漆跡新乾的官衙前,一群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少郎穿著深色交领长衫,斜挎包袱排队等候入內。

褚爽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仔细一看,那群少郎相貌迥异,有的明显是胡儿。

“四门学馆。。。。”

褚爽望著檐下牌匾,一脸惊奇:“这四门学馆是?”

贾彝拱手高举虚拜,微笑道:“大王新颁《劝学令》,鼓励治下士民子弟入学!

这四门学馆又叫四门小学,乃是仿照昔年石勒於襄国城置小学而设!

这四门学馆,专门招收七品以下品官子弟,及庶人俊异者!”

褚爽猛吸口气,昔年石勒治下,襄国城內汉鬍子弟比肩诵读,有教无类的场景再度重现。

“贵主教化万民、德被士庶,当真是有道明君!”褚爽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贾彝笑了笑,继均田、府兵之后,官学教育是周国祭出的第三大汉化改製法宝。

官学教育与仕途直接掛鉤,不论是官僚子弟还是府兵子弟、庶人子弟,不管情不情愿,都不会拒绝让后辈子弟入学。

当年羯人贵族本身就拥有土地、部曲,能用掠夺、战功换取仕途前程,自然对读书没多少兴趣。

所以石赵设立的小学只是空有名目。

石勒当年没做成的事,今日在周国得以顺利推行。

“汉胡交融处,礼乐自鏗鏘。。

四门学馆內传出一阵阵诵读声,褚爽侧耳倾听,內心大受震动。

官学教育在江南早已废弛,不想在北胡之地的平阳,竟然如此生机勃勃。

长此以往,世胃高位的江南晋室,拿什么来吸引庶族寒门子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