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夫人!”王买德忙揖礼。
符盈看著他微微点头,原本她不太喜欢王买德,盖因其人贼眉鼠眼长相猥琐,总给人靠不住的感觉。
不过三年来,王买德已经用实际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也让之前对他的非议声渐渐消失。
梁公魔下有四巨头,左卫將军李方坐镇蒲坂,连河东太守王苗也得听他號令,直接统领的兵马多逾万人。
左长史韦洵全面主持大都督府日常工作,和李方同为元从派、梁氏旧臣派首领。
右长史崔负责屯垦、军械、盐铁、工程筑造方面的工作,凭藉清河崔的高姓门阀,成为两郡土人领袖。
左司马王买德主持军事行政工作,执掌刺奸营,也是军事方面的首席谋臣。
一些小姓土人,诸如贾彝、李护、柴氏兄弟,多和他走得近。
王买德渐有几分寒门领袖的意思。
只是碍於杂胡身份,一些汉人寒门子弟对他不怎么信任。
隨著均由、府兵不分族群的加大力度推广,类似族別偏见也会慢慢淡化乃至消失。
谁不知道,在梁公魔下效力,最忌讳的就是以同族为名目拉帮结派。
团团伙伙自然无可避免,但不能以汉、氏、鲜卑、匈奴这些明显的族別来进行划分,最起码明面上严令禁止。
悉罗多在这方面就吃过大亏,以前总喜欢以鲜卑酋帅自居,自认为是梁公摩下鲜卑人的领袖。
现在嘛,经过一番摔打磨礪,还有慕容娥英私底下的提点,这傢伙总算是摸清楚梁公的想法:搞族群区別对待乃是大忌讳。
此例一开,府兵分族群依附各大將官也会日趋严重,最后无可避免地走上部曲化老路。
大为缓和的各族矛盾也將再度激化,最后又回归到胡汉分治的死路子上。
在平阳,杂胡一词也渐渐不被人当眾提及。
要论杂,有谁杂得过大头自梁公?
父辈是世居略阳的氏族化汉人部曲,母亲又是西迁鲜卑民。
这也导致了,在平阳河东两郡,关於梁公究竟算哪族人的爭论,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两郡土人认为梁公是汉家豪杰,因为他认同並且推崇汉家文化,思维逻辑、
行事作风多偏向於传统汉人君主,只是习性上不可避免地有三分胡气,总体问题不大。
这年头,北方士民谁敢拍胸脯说自己没有半点胡人血脉?
何况爭论祖源血脉本身就没有意义,华夏族起源於炎黄部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本身就在不断吸纳周边文明族群,文化认同超越血缘族別。
早在汉武时期,匈奴人金日就能成为大汉朝的辅政重臣,足见汉家有识之士,对於文化的认同,必定是高於族群之分。
当今经歷过普室崩溃、胡族席捲北方的士民,更加不会如此浅薄无知,用单纯的血缘来区分定义。
思想水平稍差些的氏人,鲜卑民,通常是爭论主力,背后原因也是想爭取恢復部分国人待遇。
每当这时候,少部分匈奴人就会酸溜溜的看著。
再怎么爭辩,也不可能把梁公说成是匈奴族。
不过刘乌兰的到来,在匈奴群体里引发欢呼热议。
梁公纳了匈奴贵女,今后生下子嗣,宗室里也融入了一份匈奴血脉。
这些南迁內附几百年之久的匈奴人为此感到欣喜振奋,对梁氏政权的认同感大大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