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製革新之初,普室朝廷尝到甜头,仓储国藏收入大大提高。
可如此一来,却极大触动士族豪强利益。
从隆和元年(362年)起,侨迁土族联合江南土族,公开抵制度田收租制。
朝廷下詔降低税额,每亩减至两升。
如此,士族豪强还是不满意,连年就此问题闹事。
最终於太元二年正式废除此制。
那一年,长乐公符不督军七万,歷时一年攻克襄阳。
江淮战场,秦军付出丧师十方的沉重代价,拿下淮北全部土地,与普室划淮水对峙。
建康朝廷面临覆灭之险,举国上下都知道,大秦天王符坚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倾举国之力南征。
建康朝廷需要藉助士族豪强之力维繫国祚,不得不做出妥协,废除利民利国,唯独损害土族利益的田税制度。
从此后,晋室田税走向极端。
新制规定,除宗室公卿和劳役者,其余人口无论男女,无论有无田地,只要在课税年龄之內,都要等量缴纳田租,每口三斛。
前年(383年),为应对秦军南征威胁,税额提高到五斛。
世道丧乱,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大家越比越烂。
平阳郡府颁行的均田制度,犹如一股山间清流,无比突兀地流淌进泥石流里一户夫妇帛一匹,粟两斛的租调税额,简直不要太优惠。
消息传开,平阳百姓用脚投票,自然应该知道怎么选。
与其做个无地佃户,为何不去平阳郡府登造版籍,成为官府民户?
自从首轮商破裂,贾毅回到坞堡仔细一盘算,才知道平阳郡府颁行的新田税制,对他们这些宗族豪强的打击有多沉重。
面对官府给予的民籍身份,再加上如此优惠的税额,没有哪个佃农不心动。
不到一个月,便出现一百多户潜逃人口,纷纷脱离贾氏前往平阳参加分由。
再这样下去,宗族根基迟早崩塌。
没有人口,掌握再多土地又能如何?
何况各姓宗族名下土地,大多是趁慕容冲暴乱,平阳全郡权力真空之际侵占得来。
梁广以郡府名义下令收回,本就合乎法理。
在此局面下,平阳四姓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彻底归顺投靠梁广,让渡土地人口来换取宗族保留部分特权。
二是不承认梁广的统治地位,集合四姓之力消灭平阳团伙。
邓氏选择后者,贾氏徘徊不定,曲氏最弱只能隨大流。
柴氏据有临汾、絳邑,远离平阳核心区,试图走第三条路,背靠河东势力,
愿意向平阳提供一些好处,换取双方相安无事。
贾毅本以为,梁广初来乍到根基不稳,不会贸然选择与四姓宗族翻脸。
不想,此人之果决狠辣,犹在他预估之外。
“崔君以为,梁使君魔下鲜卑军,能否一举消火两千贺兰骑军?
邓氏號称三千甲士,虽有所夸大,但兵锋之盛不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