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坐在茶室里,足足静默了五分钟。
他缓缓起身,走出茶室,脚步有些沉重。阳光透过活动中心老式的玻璃窗照进来,却驱不散心头的寒意。
回到酒店,徐如虎立刻迎上来,看到唐逸的脸色,心里一紧:“主任,怎么样?”
唐逸摇摇头,没多说,只吐出两个字:“回市里。”
一路上,唐逸闭目养神,一言不发。徐如虎不敢打扰,专注开车。车内气氛压抑。
唐逸的脑子却在飞速运转。
孙老的态度也耐人寻味。他显然知道内情,甚至可能心怀愧疚或不安,但他选择了沉默和远离。是自保?是无奈?还是某种更复杂的承诺或约束?
直接从技术层面突破,看来此路不通。孙老这条路,暂时被堵死了。必须另辟蹊径。
阮晴材料里提到的“建材监管”和“关键人员确认”再次浮现在他脑海。还有许蒙生之前打听到的“县领导小舅子插手建材”的模糊线索。
或许,突破口在当年供应的建材本身?如果建材有问题,而外公发现了问题并试图标记或报告,却遭到了压制甚至构陷……这就能解释很多事。
“如虎,”唐逸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回去后,你动用所有可靠的老关系,秘密查两件事。”
“主任您说。”徐如虎精神一振。
“第一,集中查当年青龙嘴大桥建设时,水泥和钢筋的主要供应商是谁,具体经办人有哪些,尤其是和青峰县当时某些领导有亲属关系的。要具体到人,拿到名单。”
“第二,查当年项目部的材料验收记录和监理日志,看有没有关于建材质量争议或异常报告的记录,哪怕是一笔带过的模糊记载。重点查事故坍塌前那段时间的。”
徐如虎面色凝重:“主任,这事隔快三十年了,当年的供应商可能都不在了,记录更是难找……”
“我知道难。”唐逸打断他,目光锐利,“所以才要动用非常规渠道。”
“找你信得过的、在青峰县根基深的老同学、老战友,私下请托,喝酒聊天,忆旧情,套话。不要正式调查,就是闲聊,搜集碎片信息。注意绝对保密。”
“明白!”徐如虎重重点头,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和唐逸的决心。
…………
回到江市,唐逸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仿佛省城之行从未发生。他主持大桥项目进度协调会,听取汇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一切如常。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平静水面下,另一场更隐秘的调查已经启动。
几天后,许蒙生带来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进展缓慢但并非毫无收获。
“主任,打听到一点。当年县里主管交通的副县长,叫王茂才,早些年病退了。他有个妻弟,叫赵三宝,当年在青峰县开了家建材经营部,规模不大,但据说……据说挺能揽活的,特别是县里的工程。”
许蒙生压低声音,“不过这都是老黄历了,赵三宝这个人,后来好像去了南方,具体做什么就不清楚了。时间太久,好多人都记不清了。”
王茂才?赵三宝?唐逸记住了这两个名字。虽然模糊,但总算有了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