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高克恭《竹石图》
元倪瓒《梧竹秀石图》
元王渊《花竹锦鸡图》
明徐渭《牡丹蕉石图》
明清的奇石画法更多样化,也更具个性色彩。画家注重笔墨的娱乐性,在奇石中追求自我精神的解放。徐渭正是这一思想进步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牡丹蕉石图》,画中绘有芭蕉、牡丹和奇石。其中奇石运用厚重的焦墨与水的交融,一气呵成,正如画家胸中郁结的愤世嫉俗之情。
明代《小窗幽记》云:“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历代文人雅士大多爱藏石、赏石与画石,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奇石形态万千,与树木花卉相伴,相得益彰。奇石不仅让文人雅士产生审美愉悦,找到精神寄托,更重要的是给予人生积累。陆游道:“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正是赏石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审美特质,博得了历代文人、书画家的青睐和颂赞。明代陈洪绶擅长画奇石,他总是喜欢表现奇石的玲珑多孔,沟壑纵横,正如其代表作《玉堂柱石图》,画面由玉兰花、海棠以及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组成。玉兰花用粉彩薄染,婀娜多姿,娇艳欲滴。而奇石立于画面右侧,呈多孔状。一只蝴蝶闻香而来,清落花苞,翩翩起舞。
陈洪绶的作品意境高古,像一杯清酒、似一首小曲、如一杯清茗,隐隐散发着淡淡醇香。画中的那份宁静,洞穿尘世纷扰,亘古永存。他有一幅《听吟图》,画中两老人相对而坐,一人轻吟,一人聆听,神态生动,线条清润,设色清雅,形态奇伟。让人眼前一亮的奇石,最能打动人心。奇石与暗铜腐蚀颜色的花瓶相配,相得益彰。而梅花一枝,红叶几片,不由让人身临其境,鼻尖也似乎嗅到了几丝梅花的清香。
明陈洪绶《玉堂柱石图》
文人雅士追求与石为友、与石对语、与石相通的至高境界,以奇石来寄托情感。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玉堂芝兰图》是明代画家孙克弘的代表作品。画家自题:“窈窕千花笑脸时,蓝田洛浦竞芳春。虚传雪满扬州观,何似盈盈步洛神。”这幅作品典雅秀雅,颜色鲜明,富于节奏感。画中兰花笔致清秀,色彩淡雅。奇石用墨厚重,点染结合,浓重的湖石与轻盈的玉兰,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风清丽,但又不失和谐,令人赏心悦目。
清初四僧之一的朱耷,是明末遗民画家,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影响他的绘画风格。朱耷画山石多擅长用线条来表现,看似用笔简单,寥寥几笔,但是其线条遒劲,令人叹服。其代表作品有《竹石图》《猫石图》《快雪时晴图》《玲珑石》等。《玲珑石》中有题诗:“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画中玲珑石形态自然,有三处腐蚀石孔,精巧又可爱,正是“浑无斧凿痕”,这恰恰符合中国人爱奇石那不雕不琢、浑然天成的审美趣味。
明孙克弘《玉堂芝兰图》
明吴伟《人物图》
清代画家石海,字星源,擅山水、花卉,犹能作工细笔墨。他的传世之作《九如图》中的奇石也各具特色。全卷无背景,只绘了九块独立的太湖石。每块石头侧皆钤有一方画家的自刻印,其中有“一日三秋”“有益”“一月四十五日”“百忍”“此中有真意”“今雨”“石海”等。奇石设色浓丽,形态各异。九块奇石寓意“九如”,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此诗连用九个“如”字祝颂福寿绵长,由此推测此画是为人祝寿而作。
明陈洪绶《米芾拜石图》
张大千和齐白石同样爱石如命。齐白石有一幅《巨石图》,画面中巨石如峰,气势如虹,在技法上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勾皴点染。画中题跋:“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若似周少白,必亚张叔平。余无少白之浑厚,亦无叔平之放纵。丁巳七月二十四日三百石印斋主者画,时杨潜庵、陈师曾、张正阳及保生五弟同观者凡四人。濒生记画。”按画上题识,此画应该是在一次聚会的现场之作。白石老人一以贯之地追求“去繁求真”“概括简约”的笔法。传统山水画的勾皴点染,在这里都通通被删繁就简了,有的只是大笔纵横,潇洒自由。白石老人自小勤奋学画,乡土的熏染、纯朴的农民意识以及天真烂漫的童心,深深影响着他的绘画风格。他对农民的情感和对石头一样,绵绵不断,顽强而厚实。
清朱耷《竹石图》
清朱耷《猫石图》
清朱耷《快雪时晴图》
清朱耷《传綮写生册之十二·玲珑石》
张大千的《奇石图》中静静摆放着四块不同形状的奇石,造型奇特,姿态各异,排列有序,细笔勾勒,设色皴染,浑然天成。从笔法、用色、皴染也可看出张大千继承传统,对古法不懈研习的精神。但是他并未故步自封,一味模仿前人,而是突破了自我,将重彩、水墨融为一体,画风工写结合,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清石海《九如图》
现代齐白石《巨石图》
奇石入画,盆景入院,这是文人在生活中独特心境的表达。画卷里的奇石体现出了艺术家由石格到画格,甚至到了人格的升华。一块石头,蕴含着文人内心的写照和精神风貌,他们可以从奇石中挖掘到坚韧、质朴、厚重、顽强的优秀品质。他们欣赏奇石那自然天成之美,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盆景与奇石有密切关系,盆景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由奇石与植物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而园林中的造园基本上离不开假山、奇石。小小奇石,微缩盆景,其内乾坤,袖珍天地,是文人心灵休憩的港湾,是最真实的自我和理想人生的体现。
现代张大千《奇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