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博古画的寓意 > 二 假山奇石(第1页)

二 假山奇石(第1页)

二假山奇石

浩瀚的人类文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石头是人类文明的始祖,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得以构建的基础。从古至今石头就与人类的关系不可分割,一块奇石,可放于几案供人观赏;叠石成山,便成了造园的基础。故有人说,石头是大地的骨骼,是时间的见证,是历史的标本,是永恒的象征。

在文学名著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有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奇石通灵之说,故又称为《石头记》。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有女娲补天而留下的奇石吸取日月精华而孕育出石猴孙悟空的写照。在造园的历史中,奇石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所谓:“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

石头最初出现在中国绘画中,常常是充当画面的背景,衬托主体物。例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面中的山石尚无皴法,只是简单地用线条勾勒出石头的最原始的自然形态,着色清新而淡雅,显得古朴而稚拙。

唐人爱石成癖好,以养石、赏石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云:“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覙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这是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收藏和鉴赏的散文。文中写到,文人们喜爱将奇石移至园内、花园,或作案头清供,静心观看,以此寄托文人雅士对林泉的向往之情。唐代的章怀太子墓壁画中就出现了手捧树石盆景的两个宫女。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阎立本的《职贡图》中那盆中之物便是奇石。唐末孙位的人物画《高逸图》中也出现了奇石。画面中的两块石头比人物稍大,以墨色染,石块凹凸有致,内有圆或扁的穿透孔洞,厚实而稳重,画家以石头作为背景衬托人物,表达隐逸旷达的情怀。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局部)

《职贡图》(局部)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两宋是赏石艺术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米芾等品评奇石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米芾曾提出著名的赏石四法:“瘦、透、漏、皱”。宋徽宗赵佶以奇石为主体画作的《祥龙石图》,画面左半部分题诗并序:“祥龙石者,立于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相对则胜瀛也。其势腾涌,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奇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乃亲绘缣素,聊以四韵纪之。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云凝好色来相借,水润清辉更不同。常带暝烟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故凭彩笔亲模写,融结功深未易穷。”诗中无不表现出赵佶对奇石的热爱欣赏之情。石上斑斑痕迹,密密纹理,使他无限迷恋。画中的太湖石宛如蛟龙,上下翻滚,石孔重叠,空穴错落。奇石形貌独特,极具观赏性,奇石上面的很多细节都刻画得很清楚。《祥龙石图》开创了奇石写真画法的先河。画家通过对奇石的客观写照,体现了高度的生活真实性和艺术的生动性。这不是对生活的照搬,而是通过对诗意的提炼,然后升华到一种石格乃至人格。

宋赵佶《祥龙石图》

《祥龙石图》(局部)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给后人树立了画奇石的典范。画面中枯笔皴勾出的怪石,石头的纹理呈现漩涡状,像海浪的翻卷,动感强烈,石头上有纤细的竹枝和杂草,旁边一棵古老的枯树,树根处有随风摇曳的小草,枯树的树干粗壮有力,树身斜伸向上,盘曲伸展成古树的枝杈,枝杈张开朝向天际。整幅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郑板桥说:“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中国人欣赏顽石,正是欣赏它的“野逸”之美。

《绣羽鸣春图》中有一只美丽的山雀,单足立于太湖石,神情凄楚,啼鸣不止。画面中的奇石的皴染较为粗疏,与小鸟翎毛之精细形成对比,主次分明。山雀周围不设衬景,更显鸟之孤独。禽类本无表情,画家借鉴人类眼睛的画法表现其心理,堪称妙笔。

元代山石画法趋向于多元化,文人山水逐渐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奇石多与枯木、梅、兰、竹、菊等相结合,或者他们隐逸山水,借物寄情,从而折射出对生活的淡泊、消极、隐逸的态度。正如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画者以侧锋草书“飞白”之笔画石,洒脱灵秀,苍劲有力。三株枯枝呈鹿角状,用了篆书圆笔,线条坚挺。画中奇石与树木又呈现鲜明的对比,笔法苍劲洒脱,墨色沉厚清润,将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之中。并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是赵孟頫关于绘画与书法的笔墨有相通性的名句,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至深。而元代陆行直《碧梧苍石图》中的那块怪石也不由让人记忆犹新,画中巨大的奇石,立于树下。高大的梧桐柏树,冲天而立。奇石用繁皴密染,树叶勾点兼用,笔墨清净,构图新奇。

南宋佚名《绣羽鸣春图》

《绣羽鸣春图》(局部)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元代画竹风尚尤为兴盛,竹与石也常常成为固定搭配。正如柯九思的《晚香高洁图》,画面中以修竹和奇石为主体,并点缀一只野菊,暗喻“晚香”之意。画中的奇石造型古雅朴拙,用淡墨皴出明暗效果,而后用重墨点缀杂草,给人以厚重丰润之感。而王渊的《竹石集禽图》、高克恭的《竹石图》、倪瓒的《梧竹秀石图》等,都是竹子与奇石的和鸣。

元陆行直《碧梧苍石图》

元柯九思《晚香高洁图》

《花竹锦鸡图》是元代画家王渊的重彩花鸟画,全画笔墨稳健、设色典雅、气韵苍古,是花鸟画在元代由设色向墨笔过渡的代表性作品。画中有两只锦鸡,一只攀爬在山石上,另外一只躲在石后,石边花木丛生,竹影婆娑。王渊笔下的奇石苍重浑厚,和花鸟锦鸡的细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元王渊《竹石集禽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