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师泰诗文集的序文众多,除明天顺七年沈性《重刊贡礼部玩斋集序》外,都是元代各编的序文。徐万璧本依据沈性本,在《玩斋集》卷首,收录杨维桢、赵贽、钱用壬、谢肃、李国凤、王袆、余阙7篇元人序,而于卷末《拾遗》之后,又收录黄溍《贡礼部玩斋集后序》1篇,凡元代8序。核诸典籍,师泰集尚有新安程文序、临海陈基序和临川危素序3篇。程文《贡泰甫东轩集序》,在此后的南湖本、清抄本、四库本《玩斋集》中已被收录。陈基《友迂轩文集序》,今见《夷白斋稿》卷18。《玩斋集》未加收录,或许是因为陈基在元末出仕张士诚政权,官至学士院学士。张氏虽曾一度归顺元朝,但其后又自立为王,于元朝为叛逆,故《玩斋集》特意摒弃陈基序不录。危素为师泰集作序,见于赵贽序文,《玩斋集》未收录,危素文集亦不载,今已不传。
沈性本《玩斋集》卷首,还收录贡师泰传记资料2篇,即师泰门生朱鐩所撰《玩斋先生年谱》《玩斋先生纪年录》。徐万璧本又增补《元史本传》和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2篇,凡4篇。
在明天顺沈性重编本与嘉靖徐万璧补版重印本之后,根据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及邵章《续录》,《贡礼部玩斋集》又有明活字本、余姚史元熙重刊本、海昌桃源朱氏刊本等版本。清乾隆年间,宋宾王曾借明活字本校订自己的清抄本。不过,上述各本今皆不见收藏,故不知其详。
3。清乾隆四十年南湖书塾重刊本
清乾隆四十年(1775),贡氏十房裔孙在故里宣城南湖书塾重刊贡师泰集,且在各卷之首,都标注“宣城贡师泰著,会稽沈士彝编,十房裔孙重刻”,说明南湖本也是根据沈性重编本翻刊的版本。然而,南湖本与沈性本、徐万璧本在书名、卷帙、收录诗文等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南湖本书名改称《贡尚书玩斋集》,以与明代的刊本相区别。卷帙上,南湖本虽然也依从沈性本,将师泰诗文分为10卷,却将《拾遗》1卷拆散,把诗文按文体分别插入10卷正集之中。如将《题张平章凝香阁》等5诗,附入卷1五言古诗之末;将《玄石歌次彦昭佥宪韵》等5诗,附入卷2七言古诗之末,将《北堂诗序》等3文,附入卷6序文之末等。这样,南湖本就削去《拾遗》1卷,而只有《玩斋集》10卷《附录》1卷了。
收录贡氏诗文方面,南湖本虽云根据沈性重编本,实际却是有所增补,亦多有脱漏。增补者,凡诗10题11首。如南湖本卷2增补《赵子昂吹箫美人图》诗1首,卷4增补《客夜书怀》《麻姑观》等诗2首;卷5之末,又特增刊《补遗》数叶,补录《送顾仲庄之海北》《送刘彦明从经略使还》等诗7题8首,其中6诗辑自清顾嗣立《元诗选》。脱落者,则有诗11题15首,文32篇。如南湖本卷1脱漏《题舒经历澹斋》等诗5首,卷5脱漏《赠吕梁老兵》等诗3题4首;即使分文体插入各卷的《拾遗》,也脱漏《会饮香严寺次李治书韵三首》等七言律诗3题6首。文章,则卷6脱漏《董母孝节诗集序》等序文4篇,卷8脱漏《题新安张吴先世碑后》等题跋3篇,卷9脱漏《重修定水教忠报德禅寺之碑》等碑文2篇;特别是卷10,原有墓志铭27篇、墓表1篇,南湖本仅存卷首5篇墓志,自《元故处士夏君墓志铭》以下23篇墓志铭、墓表全部脱落。此外,全书卷末,还阙漏了沈性《拾遗编后识》和徐万璧嘉靖十四年跋文,而所刊李默《贡礼部玩斋集跋》,也多有脱文。这说明,南湖本依据的沈性重编本,并非全本,已经有严重的阙佚。
南湖本《贡尚书玩斋集》的卷首,亦与沈性本、徐万璧本有极大的不同。在序文部分,南湖本除收入明沈性重刊序,元杨维桢、赵贽、钱用壬、谢肃、李国凤、王袆、余阙诸序外,另补入元程文《贡泰甫东轩集序》,却遗失了原在全书之末的黄溍《贡礼部玩斋集后序》。而在传记资料部分,南湖本遗漏了沈性本原有的朱鐩《玩斋先生年谱》与《玩斋先生纪年录》两篇,而保留了徐万璧本增加的《元史本传》和揭汯《贡公神道碑铭》。此外,南湖本又辑录贡师泰的相关文献十余篇,增补在《玩斋集》卷首。如摘抄清《御制五伦书》《元史续编》《续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补》《宁国府志》《海宁县志》中的相关记载,又节录元人记录师泰事迹的文献,如杨维桢《吏部侍郎贡公平籴记》、王袆《绍兴谳狱记》及刘中《户部尚书贡公历官事略》,丰富了《玩斋集》作者的生平资料。
南湖本失刊的诗文,民国中傅增湘曾作过校补。国家图书馆善本室藏有傅增湘校跋之南湖本《贡尚书玩斋集》一部,卷首,傅氏抄补南湖本未收的《玩斋先生年谱》与《玩斋先生纪年录》2文;卷10《贞素先生墓志铭》之后,抄补南湖本该卷脱刊的《元故处士夏君墓志铭》以下墓志铭、墓表23篇;全书之末,抄补南湖本卷9失载的《重修定水教忠报德禅寺之碑》与《佛智普惠禅师碑》(二文混为1篇),以及《拾遗》中脱漏的七言律诗3题6首;又补抄沈性《拾遗编后识》,并过录清代藏书家吴骞的跋文。[37]不过,傅增湘亦有误补之处。如己巳年(1929),傅氏自“范氏也趣轩钞本《元人小集》中寻出”《姑苏台》等10首诗,作为“贡玩斋佚诗”,补入南湖本卷2七言古诗之末;并于卷首之后的跋文云:“海盐范邢村钞本,七古内有《姑苏台》《章华台》《朝阳台》《黄金台》《戏马台》《歌风台》《望思台》《铜雀台》《凤皇台》《凌歊台》各篇,此本失载,别抄附入。”[38]实际上,这一组《十台怀古诗》的作者并非贡师泰,而是元至正初以礼部郎中致仕的吴师道,收录在《吴礼部文集》卷4。《元人小集》误以吴师道《礼部集》诗,收入贡师泰集,傅增湘遂相沿致误。
4。清乾隆四十一年《四库全书》本
清乾隆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亦收录贡师泰《玩斋集》,编卷和内容全同于沈性本,依然是正集10卷、《拾遗》1卷。书首收存明沈性序和元代杨维桢、赵贽、钱用壬、谢肃、李国凤、王袆、余阙、程文序文8篇;《附录》则只有朱鐩《玩斋先生年谱》《玩斋先生纪年录》两篇,而且位置从卷首移置书末。书首冠以四库提要,校上的时间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月。
5。明清诸家抄本
贡师泰《玩斋集》还有较多的私家抄本传世,仅国家图书馆就有明抄本1种、清抄本7种,其中全书5部,残本3种。明祁氏澹生堂抄本,是今存《贡礼部玩斋集》的最早抄本,可惜该本卷帙不全,仅存4卷。在诸多的清抄本中,以国家图书馆藏3617号清抄本《贡礼部玩斋集》较为精善。该本卷首标注“后学会稽沈性编校,后学蕲阳李猷刊”,原抄并不完整,卷首序文有脱页;传记资料仅《玩斋先生年谱》1篇,而无《纪年录》《元史本传》及《神道碑铭》;书后亦无徐万璧、李默跋文。正集卷帙虽全,但卷中诗文脱抄甚多。如卷1脱漏《题舒经历澹斋》1诗,卷3漏抄《送偰元鲁应奉代祠海岳》等诗10题14首,卷4脱略《送台典张子诚辟山北宪史》1诗,卷5脱落《野浦归舟图》等诗5题9首,卷7脱去《终慕庵记》等记文3篇,《拾遗》亦漏抄《会饮香严寺次李治书韵三首》等诗3题6首。不过,尽管原抄本不佳,这部抄本却经过清代藏书家宋宾王和张金吾的多次精心校补。
雍正间,宋宾王对抄本作了首次校勘,除订正文字讹误外,还据顾嗣立《元诗选》等书,补录了抄本脱失的部分诗篇,并作《贡玩斋集存疑目》一篇置于书前,记录校勘中发现的疑误之处,及原本脱页和抄补情况。文云:原抄本“刊误甚多,校阅之下,凡义无疑者,朱笔旁改,识而勿录;义稍涉疑,悉录出,以俟政高明,庶便后阅者。”[39]宋宾王所补,有沈性重编本原有而抄本脱漏的诗,也有超出沈本的内容。如据《元诗选》补入抄本《拾遗》中的《题颜辉山水》等6首,就是沈性本失收的诗篇。同样,宋宾王也有误补的情况,如雍正五年(1727)四月,宋氏在抄本的《拾遗》部分,“再补《姑苏台》《章华台》等七言古诗共十首”,注明“据明万历间潘讱叔选宋元诗校补”。[40]这也是潘是仁误以吴师道《礼部集》中诗,收入明万历中编辑的《宋元四十三家集·贡玩斋诗集》,而使宋宾王相沿致误。“乾隆六年(1741)春三月四日,(于)莘客持来(明)活字本”,[41]宋宾王再次对清抄本《玩斋集》进行校补,基本补全了该本失抄的诗文。
然而,在卷9碑文之末,还存在大段的脱文。即第9篇《重修定水教忠报德禅寺之碑》,在“师因扁其坐禅之室曰天香”之后脱去31行,内容包括该文后半部分569字,以及下一篇《佛智普惠禅师碑》的篇题与首行20字,遂使两篇碑文误连为一文。这段脱误,始于明嘉靖徐万璧补版重印本,其后明活字本、南湖刊本、四库本及诸家清抄本多相沿致误。宋宾王校定清抄本《贡礼部玩斋集》时,首先发现脱文问题,并于乾隆六年据明活字本补入《定水碑》41字(实际是清抄本较徐万璧本多脱抄的两行),以及《佛智普惠禅师碑》的篇题与首行。但是,《定水碑》后半篇仍有大段脱文未能补全。宋宾王跋语云:“此处固有缺。于莘客持来活字本,补此两行,犹然阙如。而活字本于‘天香’下,竟接下篇二行‘正月八日终’以下,并两为一,其谬若此。欲讫全前文,当求善本,或于《浙江通志》《慈溪志》中求全之。”[42]其后,这部宋宾王手校清抄本,流入昭文张金吾爱日精庐,张氏借常熟张丰玉(字子谦)所藏明天顺刊本,补录脱文569字,使两篇碑文终成完璧,并作跋文以说明。[43]
四、《玩斋集》的校点整理
根据《玩斋集》的版本源流和各版本特点,《贡氏三家集》中《贡师泰集》的整理,选取现今存世的最早刊本,即明天顺七年沈性重编、嘉靖十四年徐万璧补版重印本《贡礼部玩斋集》作为校点底本,[44]而以傅增湘校补清乾隆四十年南湖书塾刊本《贡尚书玩斋集》、[45]宋宾王、张金吾校补清抄本《贡礼部玩斋集》、[46]清乾隆四十一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玩斋集》作为通校本。[47]在贡师泰诗文的校勘中,除以上述三本对勘底本外,还注意充分吸纳宋宾王、张金吾、傅增湘的校补成果。如宋氏对清抄本的朱笔校改,《贡玩斋集存疑目》的校记,尤其是依据宋宾王、张金吾以明活字本、明天顺刊本对卷9《重修定水教忠报德禅寺之碑》与《佛智普惠禅师碑》的抄补,弥补底本的脱误,恢复了两篇碑文的全貌。
贡师泰集的序文,底本卷首原有明代序文1篇,元代序文7篇,卷末元代序文1篇。校点本将卷末黄溍序移置卷首,又据南湖、清抄、四库等三本补入程文序,据《夷白斋稿》补入陈基序,凡收录明序1篇,元序10篇。序文的排列,一方面依从底本,仍将明沈性重刊序置于元代诸序之前;而对10篇元序,则根据写作时间重新排列,依次为至正八年余阙、十四年陈基《友迂集序》,十五年黄溍、王袆《玩斋集序》,赵贽《玩斋诗集序》,十八年程文《东轩集序》,十九年谢肃、钱用壬、杨维桢《玩斋诗集序》,二十一年李国凤《玩斋文集序》,以便读者明晰贡师泰诗文在元代的编集情况。
校点本《贡师泰集》增设附录三种:集外诗文、传记资料、后人题跋。附录一辑存底本失收的贡氏诗文,以补《玩斋集》之未备。凡集外诗11题12首,其中5首出于南湖本《贡尚书玩斋集》,2首辑自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5首补自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这些诗,南湖本《玩斋集》卷5末《补遗》,清抄本《拾遗》宋宾王校补,亦曾有所收录。集外文12篇,包括序、记、传、题跋、考诸体,分别辑自弘治《句容县志》、崇祯《松江府志》、康熙《海宁县志》、乾隆《诸暨县志》、乃贤《金台集》、陶宗仪《游志续编》《草莽私乘》、郑太和《麟溪集》《敬止录》《永乐大典》及《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Ⅲ》等11种文献。附录二汇集贡师泰传记资料13篇,各依写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旨在便利读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其中记、序、跋文8篇,是校点本新选录的篇章,作于师泰生前,作者都是贡氏的友朋及门生,或题作者轩斋,或载居官政绩,或为赠别等诗篇的序跋,是其燕居、仕宦、交游诸多方面的真实记录。至于《年谱》《纪年录》《历官事略》《神道碑铭》《元史本传》5篇,则是各版本《玩斋集》原有的篇章,作于师泰去世之后,以对其家世、生平、仕历、为人、著述进行总结。附录三收载后人对《玩斋集》的题跋10篇,包括明徐万璧、李默2篇,清四库提要、吴骞、周广业、张金吾、瞿镛、蒋光煦、丁丙7篇,民国莫伯骥1篇,亦根据作者时代排序,以益于读者通晓贡师泰《玩斋集》的各种版本及其流传。
[1]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65页。
[2]陈基:《友迂轩文集序》,见《陈基集》卷18,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今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卷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164页。
[3]钱用壬:《玩斋诗集序》,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卷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170页。
[5]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65页。
[6]此年据刘中:《户部尚书贡公历官事略》、宋濂等:《元史》卷187《贡师泰传》;朱鐩:《玩斋先生年谱》《玩斋先生纪年录》,载天历元年;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在天历二年,恐误。贡师泰的上述5种传记文献,年代记载多有差异,今均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59~470页。
[7]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66页。
[8]王袆:《绍兴谳狱记》,见《王忠文公文集》卷11,明嘉靖张斋刊本,1522,第31页;今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53页。
[9]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66页。
[10]宋濂等:《元史》卷42《顺帝本纪五》,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3册,第896页。
[11]杨维桢:《吏部侍郎贡公平籴记》,见《东维子文集》卷13,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鸣野山房抄本,1929,第1~3页;今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55页。
[12]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67页。
[13]沈性:《玩斋集拾遗编后识》,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拾遗卷后,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39页。
[14]揭汯:《有元故礼部尚书秘书卿贡公神道碑铭》,见《贡氏三家集·贡师泰集》附录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