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濂等:《元史》卷93《食货志一·海运》,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8册,第2364页。
[2]袁桷:《大都乡试策问》,见《清容居士集》卷42,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1929,第1~2页。
[3]陈旅:《至正元年大都乡试策题》,见《陈众仲文集》卷13,元至正刊明修本;今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第37册,第296~297页。柱后、惠文,古代御史所戴冠名,亦指代担任弹纠之职的御史等官员。
[4]参见班固:《汉书》卷76《赵广汉传》《张敞传》《王尊传》《王章传》,卷72《王骏传》,卷71《隽不疑传》,卷89《循吏列传·黄霸传》,卷77《孙宝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10册,第3199、3216、3226、3238页,第3066页,第3035页,第3628页,第3257页。
[5]陈旅:《至正元年大都乡试策题》,见《陈众仲文集》卷13,元至正刊明修本;今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第37册,第296~297页。
[6]冯勉:《解试策》,见管森:《建德县志》卷19,清道光刊本,1825,第1页。
[7]宋濂等:《元史》卷65《河渠志二·吴松江》,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6册,第1636页。
[8]冯勉:《解试策》,见管森:《建德县志》卷19,清道光刊本,1825,第1页。
[9]宋濂等:《元史》卷94《食货志二·盐法》,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8册,第2386页。
[10]冯勉:《解试策》,见管森:《建德县志》卷19,清道光刊本,1825,第1~2页。
[11]黄溍:《江浙乡试蒙古色目人策问》,见《金华黄先生文集》卷20,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1929,第2页。
[12]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1《安定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1册,第24页。
[13]宋濂等:《元史》卷65《河渠志二·吴松江》,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6册,第1635~1637页。
[14]宋濂等:《元史》卷130《彻里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10册,第3163页。
[15]宋濂等:《元史》卷65《河渠志二·吴松江》,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6册,第1635~1637页。
[16]宋濂等:《元史》卷31《选举志一·科目》,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7册,第2018、2023页;又见《元典章》卷31《科举程式目》,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北京,中华书局,2001。
[17]参见本书附录五《元代乡试考区与贡士员额表》。
[18]欧阳玄:《乡试策问》,见苏天爵:《国朝文类》卷47,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元至正西湖书院刊本,1929,第4~5页。
[19]危素:《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圭斋先生欧阳公行状》,见《危太朴文续集》卷7,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1913,第7页。
[20]张廷玉等:《明史》卷285《文苑列传一·杨维桢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24册,第7308页。
[21]无名氏:《经史时务策问》,见陈栎:《陈定宇先生文集》卷13,清康熙陈嘉基刊本,1696,第21~22页。
[22]陈栎:《经史时务策》,见《陈定宇先生文集》卷13,清康熙陈嘉基刊本,1696,第22~25页。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三节二《时务源于经史》。
[23]参见胡长孺:《送忻都朱卢饶诸生会试京师诗序》,见叶盛:《水东日记》卷12,北京,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1980,第127页。
[24]程端礼:《江浙进士乡会小录序》,见《畏斋集》卷3,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1199册,第6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