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转型中国家是什么意思 > 二应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引发的总需求膨胀的对策(第1页)

二应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引发的总需求膨胀的对策(第1页)

二、应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引发的总需求膨胀的对策

上述分析,使我们对于此次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已经有了清楚认识。如何解决这种需求拉动型的总需求膨胀呢?我们大体上提出五条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1。首要的对策当然是要解决国际收支失衡

这是因为这次货币多发就是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因为国际收支失衡上的正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失衡。

首先要解决正常项目下的失衡问题,正常项目国际收支失衡主要表现为顺差太大,顺差太大就标志着大量外汇流入中国。

正常项目下要解决顺差太大的问题,要解决顺差太大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减少出口,一个扩大进口。因此,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2007年第一次调整出口政策,要从过去盲目出口转向有选择的出口,出口不是越多越好,出口太多了,也会引发国际收支失衡,所以不要把出口再当政绩来讨论了。因此,从2008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再也看不到积极出口的言词,而是反复强调要提高出口的档次和水平,不是出口越多越好,所以要转向有选择的出口。

进出口政策的调整,涉及出口退税政策和进口政策的调整。

首先,我们就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把过去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买单转变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买单,有些地方政府没有钱,就不给你退税,企业觉得出口没有意义就会减少出口,而且地方政府也会因为自己要拿钱就对出口的积极性没有那么太高了,出口就会降下来。

第二,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企业觉得出口没有意义,就会减少出口。我们已经大幅度地降低出口退税,2007年降了三次,有的行业出口退税降了80%,涉及2800多个工业产品,2007年最后一次是农产品取消了出口退税。

第三,有些产品出口不仅仅不退税还要提高出口关税,主要是指两类产品:一个是高消耗资源的产品,另外一个产品就是高污染环境的产品,像煤炭和钢铁行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对出口退税政策的三个方面调整。

通过这样调整来降低出口,这是解决贸易顺差太大的一个方案。

解决贸易顺差太大的第二个方案,就是扩大进口,进口扩大了顺差也会降下来。所以,2008年我们将陆续降低进口关税,要大幅度扩大进口,尤其对两类产品将会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一个是资源类产品,一个是技术类产品,从而推动进口的增加。进口增加了,那么贸易顺差也会降下来。

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第二个内容,就是解决资本项目下外汇流入太多的问题,也就是资本顺差的问题。

怎样解决?无非是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减少外资的过度进入,外资进入减少,当然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也减少;另外一个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中国资本走出去也标志着外汇流出中国,因为中国资本不能用人民币走出去,因而中国资本走出去标志着外汇通过资本项目流向国外,减少外汇太多的压力。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调整外资政策,从过去的盲目吸引外资,转向有选择的吸引外资,那些没有品牌效应、没有技术含量的外资我们不需要,不是外资越多越好,外资太多了也会引发国内经济失衡。所以,不要把外资的吸引当政绩来讨论,要减少外资的过度进入。

调整外汇政策最主要是调整外资优惠政策。2008年我们取消外资优惠政策,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政策,外资进入中国跟中国企业拥有同等国民待遇。所以2008年年初两税合并,标志税收优惠取消,到2009年年底以前,取消包括土地优惠政策在内的所有外资优惠政策。那些我们实行国民待遇政策仍然能在中国赚钱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这些外资我们是欢迎的,而靠我们优惠政策赚钱的外资企业,我们已不再需要了。因此,减少外资的过度进入,是我们外资政策的重大调整。所以从中共十七大报告里,再也看不到积极吸引外资的提法了,而是强调提高外资运作的档次和水平,减少外资的过度进入。

另外一个就是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这标志着要在资本项目下,让大量外汇流出中国,减少央行货币发行的压力。而且现在中国资本走出去也有一些条件,比如说美国次贷危机,这个时候中国资本恰恰要走出去,华尔街不能光是美国资本,也应该有中国资本才行,它好的时候你很难进去。所以前一段时间老是讨论美国次贷危机是不是会影响中国经济,实际上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良好时机,要想办法走出去。当然美国很警惕,走出去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利用时机才能走出去,但是中国经济必须走出去。中国已经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现在刚好遇到好的条件了,我们外汇太多也需要走出去。如果中国资本大批量地走出去,就会减少外汇项目下的货币过多,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我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们2007年运作了一年,效果不佳,国际收支不仅仅失衡状况没有减少,还加剧了。2006年我们国际收支失衡,贸易顺差1700多亿美元,资本顺差700多亿美元,加起来2500多亿美元;而2007年竟然是贸易顺差2300多亿美元,资本顺差1000多亿美元,加起来3400多亿美元;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已经接近1。7万亿了,而且2008年前三个月流进来更多,一月份流进来500多亿,二月份流进来500多亿,三月份降到360多亿是因为春节的原因,仅仅一月至三月份流进来1300多亿。外汇大规模的流入中国,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迫使央行发行人民币,人民币多发了,货币一多需求上涨过快,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007年主管部门运作了一年后效果不佳,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根本不配合,地方政府现在仍然把招商引资,把出口当作政绩来考虑,背后是利益,因为只有这两条才能增加政府收益;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央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政策也不严厉,知道要解决,但是出手比较温柔。因为有失业的问题在约束着我们,因为一减少出口就是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外资也是减少就业机会,那么失业了谁负责任?我们不能由于解决价格涨得太快而引发失业问题,因为从经济学的观点,价格涨比失业还要好一点,因为价格涨,大家都涨,心态比较平衡,但是失业会打破这种平衡,会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虽然看到了国际货币失衡而引发的这一轮价格上涨,而解决的时候,又不是那么太严厉,原因就是害怕引发太大的失业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是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必须解决国际收支平衡,而要解决又害怕太快引发失业事件。目前看只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就是启动国内市场,只有把国内市场启动起来了,我们才敢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甚至国内市场启动的程度,决定了我们国际收支失衡的解决程度。

总之,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必须启动国内市场。

怎么样启动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投资需求,一个叫消费需求。我们这次启动国内市场恐怕不敢启动投资需求,因为我们现在投资需求本来就很旺盛。投资需求的旺盛引发了投资品价格涨得很快,所以我们有经济过热的压力。因此,这次启动国内市场只能启动消费需求。通过对消费需求的启动来带动国内市场的上升,从而为我们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做好一个比较好的基础,防止引发国际收支失衡。由此可见,重点是启动消费需求。

怎样启动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居民的个人消费,居民的个人消费占了消费需求的70%左右;另外一个叫居民的公共消费,所谓居民的公共消费就是指居民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公共产品主要有四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这四种叫公共消费。居民公共消费就是指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占消费需求的30%左右。那么我们这次启动消费需求应该从这两个方面都要考虑问题。但是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的个人消费,因为居民的个人消费占消费需求的70%左右。要启动消费需求首先要启动居民的个人消费。

那么怎样启动居民的个人消费?

我们发现居民个人消费与居民收入成正比,因此只有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个人消费才能提高。所以我们要启动居民个人消费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如果居民收入不提高,居民个人消费就启动不起来。而且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居民个人收入增长太慢导致居民个人消费无法增长。所以这次我们要启动居民个人消费就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才行。居民收入提不高,居民个人消费就增长不了,所以重点是要提高居民收入。

怎样提高居民收入?

这里要讨论五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国民收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叫国家财政收入,一个叫企业利润,一个叫居民个人收入。由于国民收入分成这三个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就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的比例。现在中国居民个人收入提不高的原因是居民个人收入在这三大组成部分中占的比例太低了——几乎连续九年它所占的比例都是下降的——而国家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太高。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在国民总量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当然会导致居民个人收入相对降低。我们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太快。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税收没有超过1万亿。后来就基本每年要增加1万亿。所以突破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2007年突破了5万亿。国家收入超常规增长,而居民个人收入占的比例在下降,所以居民收入提不高。因而要提高居民收入,就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当然要适当降低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所以2007年我们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问题。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就意味着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相对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过去1600元就要交税,如果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那么居民的收入就会提高。所以去年我们讨论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的。在主管部门第一次征求意见的时候,我的观点是提高到5000元月。后来税务部门感觉差距太大,认为在3000元月比较合适,后来报到全国人大定为2000元月,所以我觉得还应该继续提高所得税起征点。

第二个办法提高居民个人收入的办法是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

初次分配就是企业对个人的分配。企业对个人的分配将财富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劳动收入就是工资,一个是企业利润。目前初次分配工资分配得低了。现在我们国家的状况是劳动收入增长太慢,企业利润增长太快。所以居民个人收入就不高。那么现在就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在劳动收入和企业利润之间就要适当地提高劳动收入。我在调研时中小企业意见很大,认为企业本身利润就很少,提高劳动收入企业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要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劳动收入就要对中小企业减税才行。2008年3月份在杭州开讨论会时,企业负责人说减税最好减少增值税比较好。中国的税制改革未来要转向以所得税为主,确实要借机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额。因为中小企业就是提供就业机会的,不是缴税的。企业有两个贡献,一个是提供就业机会,一个是缴税。那么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才要多缴税,不能让所有企业既缴税多,又提供就业机会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适当地给中小企业减税。对于利润高的企业要提高员工的收入,例如,有些中央企业应提高劳动收入,网上有争议,但我认为应该提高,提高了这部分人员的收入,会带动整个社会收入水平上升,不见得是坏事。

第三个办法就是要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个人收入中的比例。

居民个人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劳动性收入,一个叫财产性收入。这两个加起来是居民的个人收入。我们现在居民收入低的原因是居民个人收入中间的财产性收入太低了。我们研究美国,发现美国个人收入里面40%左右是财产性收入,50%左右是劳动性收入。人只靠劳动性收入,收入是提不高的。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劳动性收入是一半占一半,所以美国收入增长快,中产阶级数量大。而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在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中,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只占1。8%,财产性收入很低,因而居民的收入也低。中共十七大报告写了这样一句话: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人们的财产性收入。只靠劳动性收入还是富不起来,要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比例才可以。财产性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动产收入,像股票、债券等;一个叫不动产收入,像房子、土地等。动产收入加上不动产收入就是财产性收入。要提高人民的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的话就要发展两个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一个是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发展了才能提高人们的动产收入,房地产市场发展了才能提高人们的不动产收入。如果这两个市场不发展的话,人们的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是无法提高的,财产性收入也就无从提高。

这里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央政府没有任何想打压资本市场和打压房地产市场的企图,而是希望它能健康发展,因为这两个市场如果不发展的话就没有办法提高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也就无法提高财产性收入,所以不会打压的。资本市场现在已经开始承认民间信贷。首先是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成立了,500万以上资本金就可以办贷款公司了,这标志着我们将把民间信贷视为法律肯定的行为,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有两个权利:一个叫财产权,一个叫自由缔约权。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放开就是告诉大家这块我们要继续往前放开。所以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往前推进资本市场,没有打压的意思。房地产市场也是,房地产市场就是供需问题。政府没有任何打压房地产市场的意图,是背后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政府没有打压房地产业的意思,是健康发展地问题。

第四个办法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

现在我们的个人收入提不高,重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太缓慢,把我们整个收入拖住了。农民收入增长很缓慢,所以就全国来讲居民个人收入增长缓慢。所以要提高居民的个人收入就要提高农民收入。但是提高农民收入不要在粮价上做文章,在粮价上做文章是永远提不高农民收入的,要在体制上做文章。所以这次提了一个口号叫城乡一体化。这次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有两个含义。

城乡一体化的第一个含义是公共产品享受的城乡一体化,在公共产品享受上农村人和城里人是一样的。公共产品就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应该平等地享受公共产品。现在的问题是农民享受不了。农民享受不了我们提供的公共产品,只有城里人能享受,所以农民收入总提不高。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实行全世界统一的身份证制、护照制,而非要搞户籍制呢?原因在于我们户籍制度中的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不一样。城市户口可以享受公共产品,而农村户口不能享受,所以是二元经济。因此农民到城里干了几年,最终也叫农民工。因为他是农村人,不能享受城市的公共产品。例如,他的孩子就不能随着他到他打工的城市享受义务教育。所以中国出现四千万留守儿童,给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孤独感,公共产品是国家投资的,他们却不能享受。因此我们提出公共产品享受平等化,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有权平等享受公共产品,有人不能享受,就等于剥夺了他平等的人权。

城乡一体化的第二个含义是城乡经济体制一体化。城市和农村的经济体制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不一样,例如,产权制度就不一样。城里人买的房子有产权,这个产权既可以抵押,又可以买卖。而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既不能抵押,又不能买卖。所以农民没有真正的产权,他在城市住工棚,在家乡可能有栋小楼,但很可惜,他的产权不能进入交易,所以农民富不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