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奇妙的动物世界儿歌 > 第四章 爬行动物(第2页)

第四章 爬行动物(第2页)

可是这种在动物界所向无敌的剧毒蛇,却难敌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人们将蛇皮制成工艺品,将蛇胆和蛇毒制成药物。在野外生存的眼镜王蛇一旦被人类发现,很少能逃脱被捕杀的命运。据统计,广西边境仅1991年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就达36吨。现在,由于多年的人为捕杀,眼镜王蛇已处于易危状态,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踪迹了。由于目前难以人工孵化眼镜王蛇的卵,所以我们在动物园见到的眼镜王蛇都是从野外捕捉的,这些蛇一般会在一两年内死去。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它的人为捕杀,是眼镜王蛇生存下去的希望。

五、善于虚张声势的动物——褶伞蜥

你知道吗?在澳大利亚,如果你不小心进入了褶伞蜥的领地,它就会虚张声势地驱赶你。如果你不为所动,它就会自己逃之夭夭。

图4-6褶伞蜥

褶伞蜥(图4-6)由于形态及行为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成年褶伞蜥的个头较大,体长80~100厘米。褶伞蜥颈部周围的鳞状膜皱褶很宽,被激怒时皱褶会竖起,好像头部突然扩大了好几倍,皱褶还出现黄、白、鲜红等鲜艳的色彩,同时,褶伞蜥张开大口,发出愤怒的“嘶嘶”声。这种突如其来的虚张声势的行为,往往会把许多凶猛的动物都吓上一大跳,很多动物会立即逃跑。如果敌人心理素质过硬,没有被褶伞蜥的虚招吓退,它就会选择自己逃跑,依靠后肢迅速逃离,由尾巴起平衡作用。

与所有爬行动物一样,褶伞蜥属于卵生动物。由于是变温动物,需要接收阳光热量,它们喜欢在白天出来活动。在繁殖季节,雌性把卵产在树丛或树洞中,每次产10~13枚卵,幼体在一个半月后破卵而出。褶伞蜥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会猎食小型哺乳动物或小蜥蜴。褶伞蜥平时在树上活动,生性胆小多疑,遭受攻击时会逃回到树上;在平地上奔跑时会将前半部分身体悬空,只以后肢快速奔跑,看起来和人踩单车一样,所以褶伞蜥还有一个昵称叫单车蜥。

六、善于伏击和吞食的动物——鳄鱼

你知道吗?鳄鱼的牙齿非常锋利,在脱落之后还能重新长出,所以它们在捕食猎物的时候不用担心牙齿脱落的问题。鳄鱼吃食物的时候不是嚼碎了再咽下去,而是整块吞下,靠胃里强大的胃酸将食物消化掉。

鳄鱼(图4-7)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2亿多年了。随着地球环境的变迁,现存的鳄鱼只有20余种。它们披着一身结实的铠甲,拥有一张令人生畏的血盆大口,长相狰狞,性情凶悍,是无情的冷血杀手。世界上最大的鳄鱼为湾鳄,成年个体身长超过6米,体重超过1吨。鳄鱼不属于鱼类,属脊椎动物爬行纲,入水能游,登陆能爬,体胖力大,被称为“爬行类之王”。

图4-7鳄鱼

鳄鱼的眼睛突出在头的上部,可以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物体。鳄鱼还有惊人的听觉和敏锐的嗅觉。这都可以让它们精确地判断来到眼前的是不是自己要捕食的猎物。成年鳄鱼经常潜伏在水下,只有眼睛露出水面,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到来。虽然鳄鱼用肺呼吸,但它们可以在水下潜伏一两小时才呼吸一次,所以隐蔽性极好。它们是真正的伏击高手,当猎物到达攻击范围内会突然冲出去捕食猎物。

鳄鱼虽然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但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脱落下来后能够很快重新长出,但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鳄鱼那坚固的双颌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下。所以遇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鳄鱼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或与其他同类合作,每条鳄鱼咬住一大口肉进行旋转,将肉拧下来吞掉;相反,当鳄鱼捕捉到较大的水生动物时,就会把它们抛上岸,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当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鳄鱼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果还不行,鳄鱼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正因为鳄鱼的牙齿不能嚼碎食物,所以“上帝”让它长了一个特殊的胃。这个胃的胃酸多而酸度高,使鳄鱼的消化功能特别好。此外,鳄鱼也和鸡一样,经常吃些砂石,利用它们在胃里帮助磨碎食物促进消化。

雌性鳄鱼会在近水处产卵,每次产卵20~90枚。经过2~3个月的孵化,小鳄鱼就会破壳而出。它们自出生后就开始自己寻找食物,独自谋生。

七、砂巨蜥的繁殖策略

你知道吗?目前地球上的动物当中,外观最接近恐龙的动物是谁?应该就是巨蜥了。巨蜥是一类古老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和恐龙相比,变化很小。它们身体强壮,性格凶猛,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古代肉食性恐龙的影子。

在澳大利亚的稀树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砂巨蜥。砂巨蜥体长可达1。4米,力气特别大也特别凶猛。砂巨蜥食性很广,可以猎杀小型哺乳动物,也捕杀各种无脊椎动物、鸟类、两栖类、蛇类和其他蜥蜴,甚至腐肉和各种动物的卵也照单全收。它的牙齿如剃刀般锋利,可以轻易撕裂猎物。砂巨蜥身体强壮且行动迅速,尾部极为结实,尾端四分之一为黄色,在奔跑时尾巴能完全抬离地面。

砂巨蜥栖息于荒漠及干燥的稀树草原地区,前爪非常灵活而且锋利,可以轻易地挖开坚硬的地面,所以特别擅长挖洞,常在岩石、灌木或落木下筑巢,但有时也强占其他动物的洞穴。在繁殖期间,雌、雄砂巨蜥会同住在一个洞穴中,并在未来几天内持续**。雌性会将卵产在白蚁穴中,每次10~17枚。令人称奇的是,砂巨蜥虽然自己会挖洞,却不会将卵产在自己挖的洞穴里。因为砂巨蜥的卵需要在一个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孵化10个月之久。如果由砂巨蜥妈妈亲自孵卵,工作量实在太大,在竞争激烈的野外这样消耗体力是十分危险的。而在干旱少雨、复杂多变的草原上,这样恒温、恒湿的环境又极难找到。好在砂巨蜥妈妈有办法,它会找一个极佳的孵卵室——白蚁窝。在广袤的稀树草原上,到处都是像坟冢一样的白蚁窝。一个巨大的白蚁窝可以高达2米,里面的环境在白蚁的辛勤维护下,温度、湿度都几乎是恒定的,外面还有白蚁搬来的黄泥保护,非常坚固,是理想的孵化环境。于是,砂巨蜥妈妈只需用它那尖利的爪扒开蚁穴,再将生殖孔对准蚁穴,产下10多枚卵,就可以起身离开了。所有的善后工作都由白蚁来完成。

白蚁虽然善于啃咬,但它们对光滑而坚硬的砂巨蜥卵无可奈何。白蚁虽然每天来回忙碌,也每天清扫卵上的灰尘和霉菌,却从不想着去吃掉这些卵,就好像把这些卵当成自己屋里的家具一样倍加爱护。至于被砂巨蜥妈妈破坏的蚁穴,用不了一天工夫就会被成千上万的白蚁修复一新,两天以后就会被太阳晒得坚硬如铁,其他飞禽走兽要想破坏蚁穴拿走砂巨蜥的卵,实在是太困难了。

经过漫长的10个月,小砂巨蜥从卵里孵化出来了。它们开始在蚁穴里四处活动,试图钻出这个摇篮,但坚固的蚁穴让它们屡战屡败。小砂巨蜥胃里残留的卵黄只能为它们提供一周时间的营养,如果一周以后还不能钻出蚁穴,它们就会死在这里。

就在这时,机会来了,一只砂巨蜥向蚁穴爬来。如果它是小砂巨蜥的妈妈,小砂巨蜥就得救了;如果它不是,那小砂巨蜥就有被吃掉的可能。不管结果怎样,这只成年砂巨蜥开始用它那尖利的爪扒开蚁穴,小砂巨蜥看到光亮,纷纷从出口爬了出来。如果它们没有被这只砂巨蜥吃掉,就完成了生存成功的第一步。

至于成年砂巨蜥是怎么知道蚁穴里有小砂巨蜥,为什么去扒开蚁穴,以使小砂巨蜥获得新生,其中的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甚明了。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小砂巨蜥破壳后释放出来的体味等气息向成年砂巨蜥传递了化学信息,使其产生了扒开蚁穴的行为。

八、寓意吉祥的动物——龟

你知道吗?在中国,龟是一种神秘而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古人曾将龟作为崇拜的图腾和占卜用的灵物。自有文字以来,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石刻、青铜器、陶器、竹帛、纸等众多文化载体上。古人将龟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礼统》中记载,龟“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玄文交错,以成列宿”,将龟看成是缩小了的天地,甚至是缩小了的宇宙。

图4-8龟

龟(图4-8)在中国被视为长寿之物。《淮南子》说:“龟之千岁。”《论衡》说:“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于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任昉《述异记》说:“龟千年生毛,龟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实际上,龟的寿命虽然不像古人说的那样长久,但它们确实是动物界中的长寿明星了。龟一般可活数十年,也有记载一种陆龟的寿命超过150年。古人由于崇拜龟,故喜欢以“龟”字命名,如唐代诗人陆龟蒙、音乐家李龟年等。文人雅士也有以“龟”字命名书斋的,如著名诗人陆游将其书斋命名为“龟堂”。

崇龟民俗到明代开始发生了转变。原先象征祥瑞、长寿、神灵的龟,变得含有贬义,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到今天,龟集美好祝愿与骂人秽语于一身:人们喜爱龟,把龟作为长寿的象征;人们又厌恶龟,不喜欢龟遇到问题时缩头缩尾的样子。

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的爬行动物,在1。5亿年前繁盛一时。人们对龟好奇,主要是由于龟有奇特的外形。龟性格温顺而保守,将躯干包藏于骨质甲壳内,平时探头探脑地观察外界环境,每一步行动都小心翼翼,(大部分种类)稍有危险就赶紧将头缩回。

龟是变温动物,所以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反应灵敏。它们的摄食、活动等均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龟新陈代谢产热有限,又缺乏保留代谢产热的控制机制,为了克服这一缺陷,龟依靠寻找凉或热的地方来控制每天的体温波动。饲养龟的人工小环境温度与其自然栖息地环境温度相一致,才能保证龟的健康。一般,热带龟适宜温度是27~38℃,温带龟20~35℃,半水生海龟适宜的环境温度稍低。当温度降低到10℃左右时,龟便开始进入冬眠状态;温度上升到15℃左右,龟便开始活动,有的龟就能开始进食。龟之所以喜欢晒太阳,是因为龟是变温动物,需要热量来提高体温,还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消灭甲壳上的有害微生物。

按生活环境的不同,龟分为陆栖龟、水栖龟、半水栖龟、海栖龟、底栖龟。不同种类的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外部形态也有很大差别。例如,水栖种类的龟趾和指间具有像鸭掌一样的蹼,以适应水生生活;而陆栖龟的四肢特别粗壮,适于在陆地上爬行;海栖龟的四肢像船桨一样适于划水,海栖龟还有一对盐腺,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泌出来。根据食性,龟分为肉食性龟、植食性龟、杂食性龟。水栖种类一般为杂食性,如乌龟、黄喉拟水龟等。半水栖种类多数为肉食性,如平胸龟、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但黄缘盒龟、黄额盒龟是杂食性的。陆栖种类多为植食性,如缅甸陆龟、四爪陆龟等。

龟都是卵生的,一般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繁殖。雌龟在陆地上温暖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像锅一样的坑产卵,然后用沙土覆盖即离去。卵依靠阳光提供的热量和沙土提供的适宜湿度环境孵化。

九、出色的伪装高手——变色龙

你知道吗?我们常常把虚伪逢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人称作变色龙。在自然界里,有一类动物通过不断变换体色逃避敌害或捕猎,它们才是真正的变色龙。

图4-9变色龙(任维鹏绘)

变色龙(图4-9)学名避役,俗称变色龙。世界上大约有160种变色龙,其中59种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特有的。变色龙体长一般在20厘米左右,最长的种类可达60厘米,是非常奇特的爬行动物。

变色龙的身体呈侧扁的长条形,背部有隆起的脊椎,头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最奇特的是它们的眼睛。它们的眼睛向外突出,两只眼睛可以分别独立地转动。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右眼往前看,同时左眼往后看。在动物界,只有变色龙有这种独特的眼睛,这可以让它们在保持身体不动的情况下看清上下左右的一切。

变色龙非常适于树栖攀缘生活。它们的四肢很长,前指和后趾都分别合并成两组以便于抓握树枝。前肢前三指合并为内组,后两指合并为外组。后肢只有三趾,一、二趾合并为内组,奇特的第三趾为外组。这种拥有特殊结构的脚使变色龙在树上行走时不会发出一点声音,能让它们在猎物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偷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