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不知其道行能否比肩佛门二圣,但据其所闻,孔丘尚有师承。
“弟子已然如此惊人,其师又该是何等存在?”
石猴心思縝密,从只言片语中抽丝剥茧,早已推演出几分真相。
“入儒门,未必逊於访佛宗。”
“若那『原老所言属实,此举或许正是跳出棋局的关键。”
求道之心,如烈火燃心。不惧风浪,不畏生死。
正是:
佛影藏机,石猴识破幽冥路;
儒光隱现,孤舟欲渡大千天。
主意既定,他立即下令。
果山群猴齐动,伐木结筏,筹备出海。
虽称“船”,实则不过一叶木排。条件所限,只能如此。
然而气势如虹,全山皆知猴王將远行。
就在果山热火朝天之际,渊泉山深处,凌渊阁静立云端。
许凌渊端坐其中,眉宇微动。
他確能透过造化玉碟,感知石猴心声。
因此,一切念头皆未逃过其耳。
此刻,他轻嘆一声。
“孙猴子要拜孔夫子为师?”
这走向,他从未设想过。
黑白无常几句低语,竟引出如此变数,实非他预料之中。
“岁月漫长,世事荒诞,竟至於斯。”
他嘴角微扬,眼底却寒光流转。
局势偏离轨道,超出掌控。
但他並未慌乱。
反倒是,生出几分兴味来。
但对许凌渊来说,这反而是件值得玩味的事。
“佛门布局之中,本就缺不得这猴子踏入红尘,与人间气运结缘。”
此前种种谋划,早已铺陈清楚。
他们需要那石猴先后沾染地府、人间、天庭三界之气,方能推动后续因果流转。
西行之路要成,此步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猴子一心想要前往人朝,佛门反倒不会阻拦,甚至可能暗中推波助澜。
一旦其身入凡俗,心向儒门,欲拜孔丘为师……
单是想像那场景,许凌渊便觉心头微动,嘴角难抑笑意。
他几乎能看见,彼时灵山之上,两位圣人神色凝滯的模样。
可笑却未必自知。
虽对此有所期待,但他真正掛怀的,却是另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