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信息处理论主张心理疾病是由于不切实际、不适应的认知而形成的。因而治疗须努力改变这些扭曲的认知而以更实际、适应的认知取代。
(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Ellis(1913—2007)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iveBehaviorTherapy,简称REBT)是由曾经是精神分析家的艾利斯(Albert。Ellis,1913—2007)于1955年所创的理性治疗发展而来。最初他所用的名称为理性治疗(Ratio),到了1961年才改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herapy,简称RET),直到1993年艾利斯又将理性情绪疗法更改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因为他认为理性情绪疗法会误导人们以为此治疗法不重视行为概念,其实艾利斯初创此疗法时就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而且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
他认为,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信念。如,我们必须要做某件事、我们应当有如此感受、我们理当成为这种人、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或情境是无能为力的。这种信念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通过逻辑、辩论、说服、嘲笑或幽默等方式的运用,我们可以改变那些导致疾病的非理性信念。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与合理的信念时,其焦虑与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虽然长久以来艾利斯的看法被行为治疗人员忽视,因为他们强调外显动作行为,但他们已能接纳认知疗法的发展。
1。不合理认知观念
人们有哪几类不适应的认知?认知过程有多少,就会有几种。例如:
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beliefs):“如果我表明我的要求,别人会拒绝我。”“如果发生了美好的事情,坏事必定已经上路了,会跟着而来。”
错误推论(faultyreasoning):“我这次失败了,所以我必然是能力不足。”“他们没有照我期望的方式去做,因此他们必定不重视我。”
不良期望(dysfuancies):“如果我遭遇的事可能变糟,那它就会变糟。”“灾难就在角落。”
消极的自我观点(iveself-view):“我总觉得别人比我好。”“我所做的每件事结果都是错的。”
不良归因(maladaptiveattribution):“我容易紧张所以总是考不好。”“我赢的是运气;我输了我是天生输家。”
记忆扭曲(memorydistortion):“生活糟透了,不只现在如此,它一向都是如此。”“我从未做成任何一件事。”
不良注意(maladaptiveattention):“我只是一味担心如果失败了会有多糟。”“最好什么都别想;反正你也无能为力。”
自我打击策略(self-defeatstrategy):“别人击败我之前,我先认输。”“我要在别人拒绝之前拒绝他们,然后看看人们是否还会喜欢我。”
2。治疗过程
其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心理诊断(psyosis)阶段:
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病人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二是领悟(insight)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他们的非理性信念。
三是辩论(wh)阶段:
在此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病人非理性信念。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病人理屈词穷,不能为其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使他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开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四是再教育(reedu)阶段:
AaronT。Beck(1921—)
为了进一步帮助病人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其他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加强解决问题的训练和社会技能的训练,以巩固治疗效果。
(二)贝克的认知疗法
与艾利斯一样,贝克(AaronT。Beck,1921—)原先也是位精神分析家,后来舍弃精神分析而发展出一套认知疗法。他的认知疗法以对抑郁患者的处理最负盛名,也应用于各种心理疾病患者。按照贝克的看法,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Beck,1987)在抑郁患者中,其思想通常是关于失败,自我价值,而焦虑困扰者则只关心危险(Clark,Beck&Brown,1989)。
1。抑郁者的认知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