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英美同盟条约 > 三英格索尔菲利普斯会谈(第1页)

三英格索尔菲利普斯会谈(第1页)

三、英格索尔—菲利普斯会谈

12月26日,罗斯福正式批准英格索尔带着他23日的指示前往伦敦,并让海军部做好准备,如果消息泄露,需要对公众作出解释。海军部的公开理由是:他们的作战计划局长去伦敦是为了寻求英国同意扩大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允许的战舰规模。[103]28日罗斯福致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通知他们由于咄咄逼人的世界局势,他要求增加海军预算。31日,罗斯福在内阁会议上回答副总统约翰·加纳(JohnN。Garner)对他提出的他对远东形势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时,宣布了美国的4艘军舰将去澳大利亚,然后访问新加坡的计划,[104]海军的其他部队赴夏威夷去进行军事演习,并对内阁第一次提到了美国与大不列颠进行的会谈。[105]

1937年12月31日,英格索尔到达伦敦。在南安普敦他对前来迎接的美国驻英代办赫歇尔·约翰逊说明,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关于计划和基地决定的情报,而且一旦需要就将用于未来的行动”[106]。

第二天一早,英格索尔便同约翰逊前往外交部会晤艾登,艾登在贾德干的陪同下与英格索尔进行了预备性会谈。会谈主要涉及2个问题:第1个是英格索尔此行的目的,第2个是目前双方将对日本采取什么行动。

艾登首先向英格索尔保证他能够得到英国方面的充分合作,并表示其本人了解英格索尔此行的目的是讨论应对远东紧急事件的海军计划,但希望英格索尔能告诉他更多一点关于美国政府现在正在想些什么。对此,英格索尔回答说,美国海军部关于在太平洋上的海军行动计划是以英国作出某些安排为前提条件的,他设想英国的计划也是如此。总统和海军上将李海都认为现在应当进行情报交换以便更密切地协调我们的计划。他可以说明美国的计划并愿意了解英国的计划。另外还应当在太平洋的任何合作行动之前对许多纯技术方面的问题作出安排。

接着,艾登问到美国政府是现在就可以采取任何联合行动,还是要等到另一个事件之后再采取行动。对此英格索尔答道:美国海军部认为,除非对一切(包括战争)的充分准备工作业已完成,否则在太平洋上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例如,美国现在并不希望舰队集中于夏威夷,而是要返回海岸去为一旦宣战而补充人员。除非宣战,否则美国海军不能采取什么行动。因此他不能说现在是否有什么行动正在考虑之中,但在就技术方面的问题交换意见之后,或许更容易考虑能作出什么政治上的决定。[107]

在这里,英格索尔实际拒绝了英国当前在太平洋采取行动,包括海军示威或动员的行动。因此这次会谈使艾登感到失望。艾登确信以后英格索尔在海军部进行的参谋会谈不会就当前的行动作出任何决定,便离开伦敦到地中海度假去了。但他继续鼓励英美合作,认为只有通过在远东联合显示武力的行动,才能使英国保持它的大国地位,并在世界的这个地区保持“白种人的权威”。[108]

从1938年1月3日开始,英格索尔与皇家海军进行了正式会谈。会谈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美国只有罗斯福和李海获得英格索尔的报告;而在英国,有关这次会谈的战争计划局文件并没有以通常的方式传阅,因此在内阁或帝国国防委员会中都没有提到这次会谈。[109]英格索尔的主要谈判对手是英国海军部战争计划局长、海军上校托马斯·菲利普斯(Thomas。S。V。Phillips),但海军参谋长、海军上将查特菲尔德和海军副参谋长、海军中将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对会谈给予了极大关注。

1月3日上午,英格索尔在美国驻英海军武官拉塞尔·威尔森(RussellWillson)的陪同下首先会见了查特菲尔德和詹姆斯并进行了会谈。这次会谈实际上为以后的会谈定下了基调:

第一,双方实际都同意,除非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舰队将不被动员。英格索尔告诉查特菲尔德,美国的舰队大部分仅保持处于85%的准备状态,而且在动员预备部队之前,总统必须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查特菲尔德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相似于我们自己动员的步骤”。

第二,美国反对当前的海军示威行动,英国也担心它在远东的行动会受到欧洲形势的影响。英格索尔说明即使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美国海军的第一个行动也将是准备保卫西海岸和夏威夷群岛,而不可能把一支先遣舰队派往超过这个地理位置的地方。查特菲尔德则表示,尽管他的舰队比美国的舰队处于“更有准备得多的状态”,而且到1月中旬便能准备起航,但强调他有“极重要的后门要把守”,这可能限制英国在远东的努力。英格索尔还认为,由于日本深陷于中国,所以现在既不会立即出现英国担心的日本进攻香港的形势,也不会出现美国担忧的日本威胁菲律宾的形势。

第三,双方同意在战术上两支舰队将相互支持而不采取联合行动。

第四,双方同意考虑在长距离的封锁或“隔离”日本的战略方面进行合作。英格索尔还通报了美国海军委员会关于这一问题的想法,并表示美国海军将通过让他们的舰队以火奴鲁鲁为基地,沿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的桑威奇与约翰斯顿岛向西南长距离巡逻的方法支持在太平洋的封锁。查特菲尔德赞同美国的考虑,并表示英国将试图在太平洋的西南方实行这种封锁。这个问题将成为英格索尔和菲利普斯进一步具体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110]

当天下午,英格索尔与菲利普斯举行了正式会谈。尽管英格索尔告诉后者他没有“明确的指示”,只是被派来“交换一般的情报”,但菲利普斯仍然首先希望能劝说美国人同意当前两国舰队在太平洋上的示威活动是必要的,这将使日本记住英美的利益在于中国的命运,并因此在中日战争结束时能获得更可以接受的对华和平条件。为了表示英国的示威决心,菲利普斯告诉英格索尔,英国正准备派出一支由8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去远东。这支舰队由3艘航空母舰、一些8英寸炮和11英寸炮的巡洋舰、54艘驱逐舰及25艘潜艇相伴随,将从地中海舰队中调集并在起航前10—14天准备好。但菲利普斯承认,如果一场全面的欧洲战争爆发,这支舰队的舰艇数量将不得不被大大减少。

英格索尔再次反对采取这种激烈步骤,他表示美国海军的计划是,只有在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才能使舰队去进行准备,即使如此,为了“不引起担心”,美国也首先只是使“某些战舰入坞并补足人员”。他重申美国舰队的第一个行动将是“采取一种有准备的态势去保卫我们的西海岸和夏威夷群岛”,而且在目前时刻美国希望避免危险的行动。于是在这次参谋会谈中关于海军示威的问题到此结束。[111]

接着双方开始转入具体考虑罗斯福提出的长距离“海上封锁”日本的计划,他们对封锁部队涉及的可能的基地和责任区域进行了大量讨论。尽管当天并没有达成明确的协定,但双方基本同意,英国准备负责从新加坡到菲律宾南部至少向东远到新赫布里底群岛,美国则负责到斐济以东、萨摩亚、夏威夷和美国。英国人对把马尼拉作为一个基地使用感兴趣,因为他们担心香港过于虚弱以至经不起日本的进攻;另外他们还提出了美国应负责巴拿马运河地区以及南美西海岸,以“应对任何沿东太平洋悄然驶来的日本船只”[112]。

经过2天的考虑之后,两位计划局长再次进行会晤,继续对长距离封锁日本作进一步的讨论。英国海军部认真地研究了封锁计划,并划定了他们的责任区域,即“他们准备制止日本所有的运输穿过一条线,这条线大致从新加坡通过荷属东印度、新几内亚和新赫布里底群岛和围绕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以东。他们认为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条线路的更大部分是一条相对来说没有狭小通道穿过的陆上屏障”。同时他们希望美国能影响南美各共和国在隔离中进行合作,办法是不与日本交往、禁运和抵制日货等。[113]

另外,双方一致同意,一旦要求联合行动,双方舰队应使用共同的通信与密码体系,并对此作出安排。

从6日到12日,双方继续制定具体的联络办法,并最终达成了一致同意的《会谈记录》,经第一海务大臣批准后,13日《会谈记录》最后签字。签字后,英国海军部为英格索尔举行了告别午餐,出席者包括东道主海军大臣达夫·库帕,第一海务大臣查特菲尔德,海军部战争计划局长菲利普斯和其他参加会谈的官员,外交部在艾登缺席的情况下由常务次官贾德干出席,另外还包括一位英国内阁官员和张伯伦的亲密伙伴、国防协调大臣托马斯·英斯基普爵士,这充分说明了英国对这次会谈的重视。

午餐后,查特菲尔德把英格索尔拉到一边,希望后者向李海海军上将表达他对从李海的部门派一个官员来考虑两国海军之间的合作的方式和方法表示感谢——如果这一旦变得必要的话。接着他谈到1936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即英格索尔代表团到伦敦的公开原因,并表示英国准备取消对主力舰的吨位限制。[114]至此英美海军参谋会谈正式结束了。英格索尔对这次访问结果感到满意,于1月18日离开英格兰回国。

这次英美海军参谋会谈所达成的《会谈记录》,是一项一旦与日本发生战争两国海军联合行动的非正式协议,它包括下述的7个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

第一,双方舰队的组成、准备状态和舰队的最初行动。

就美国舰队来说:

1。申明使舰队进入全额满员的能力取决于总统宣布国家紧急状态。

2。目前服役中的美国舰队准备情况:在太平洋沿岸,除潜艇和飞机外,其他舰只均未达到满员而仅为85%;在大西洋沿岸的舰队达到50%。

3。美国将把主要舰队力量部署在火奴鲁鲁。如果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海军部设想舰队在太平洋采取利用日本托管岛屿的渐进行动,目前不打算派舰队去远东。

就英国来说:

1。申明海军部的政策是派往远东一支舰队,它在正常的战术和战略条件下足以对付日本舰队。

2。当前打算组成的远东舰队兵力如下: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1艘,航空母舰3艘,8英寸炮巡洋舰8艘,6英寸炮巡洋舰11艘,远洋布雷艇1艘,驱逐舰小舰队7艘,潜艇25艘,以及必要的供应与维修舰只和一些小战舰。远东舰队的准确组成取决于随时间推移而进行的修改。

3。英国舰队将部署在新加坡,该基地于18个月后才能完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