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论中国音乐 > 沙汉姆 自创唱片公司录制梁祝2004(第1页)

沙汉姆 自创唱片公司录制梁祝2004(第1页)

沙汉姆自创唱片公司,录制《梁祝》(2004)

这大概是两年多前的事了。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GilShaham)还记得,接了电话后他万分愤怒的情景。曾在德国唱片公司风光无限的宠儿,却接到前制作人克利斯蒂安·甘舍(Gansch)传来解约的消息,他们之间的对话还不是面对面。“对方打了电话来,他说,‘吉尔,我没想到公司硬要我告诉你,他们决定不再与你续约。你与公司已经合作十多年了,一定感到难过’”,沙汉姆回忆道,“我想,德国唱片公司与我合作16年。他们连翻开我的档案,都不肯费些工夫”。

可是,沙汉姆绝不是浪费时间、停下来自怨自艾的那种人。他找出当年与德国唱片公司订好的合约,一心准备另谋高就。可是,谨慎审视了各公司的合约条文后,他毅然做出决定,放弃古典音乐跨国大唱片公司的整个体系。“他们对待音乐家,就像哄小孩子一样”,沙汉姆喊道,“或许半个世纪之前,这种方法也算合理,可是我们经历过多少次科技革命了。音乐家们现在可以自立门户,自资制作”。

倘若沙汉姆严苛一点,他可以就音乐家权利这个问题大发牢骚,把唱片公司的行为与好莱坞片场的体制相比(好莱坞的演员和导演,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废除了这种“片场奴隶制”)。他也可以把唱片公司控制录音母带的传统做法,与书刊出版商相对自由的政策来比较(要是书籍停刊了,出版商通常会把版权交还作者)。

无论这位小提琴家如何愤怒,他还是个乐观的人,也很懂得说笑。他会用一些令人会心微笑的引喻,就像美国纽约州犹太人独有的幽默风格(borscht-belthumor),把忧虑驱散。其实,这种幽默正是他与德国唱片公司合作多年磨练出来的。沙汉姆这样平易近人的个性,令他成为古典音乐圈中最受爱戴的人物。“你知道”,他笑道,“我就像一个小厨师,多年来在大餐厅里打工。是时候我自己开一家饭馆了”。

基于上述背景,“金丝雀古典”(aryClassics)品牌成立了——这个名称的来源,是kanar(希伯来语“小提琴家”的意思),所以“金丝雀古典”象征着沙汉姆自己。“实际上这是一种解放”,他说,“突然间,我有自由了,不用担心自己的举动是否影响某些大公司的形象了”。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沙汉姆“金丝雀”的录音曲目,都是唱片公司从前否定过的,或是答应了却多年都不曾实现的计划。“甚至连巴伯和科恩戈尔德(Kold)”——沙汉姆早期成名的协奏曲,也是德国唱片公司押下多年才愿意制作的唱片——“我当年跟他们谈了很久,用了很多方法去说服他们,‘科恩戈尔德现在应该合时了’”,他继续说,“我跟他们提议录制福雷(Faure),也谈了很多年。福雷的音乐是多么优美呀,但他们不相信我的论点。或许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我认为音乐优美,是制作录音的唯一理由。此外,尝试与任何非德国唱片公司签约的音乐家或指挥家合作,肯定徒劳无功”。

沙汉姆成立“金丝雀”后所推出的首张唱片,正是福雷的室内乐作品。他也找来老搭档、钢琴家江口玲(AkiraEguchi)(是江口玲早年推荐福雷的音乐给沙汉姆)。最近,沙汉姆推出了“金丝雀”的第二张唱片,是由他和妹妹奥莉(Orli)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奏鸣曲等。兄妹俩早在1997年,曾经录制过德沃夏克的作品(由德国唱片公司发行),“金丝雀”这张唱片,是他们多年后的第二张录音。

“我们是古典音乐界中的‘唐尼与玛莉·奥斯蒙’(DonnyandMarieOsmond)”,小提琴家说笑,把自己比作20世纪70年代,每周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斯蒙兄妹。“实际上,当年唱片公司建议我们标出‘兄妹合奏’为卖点,那时我们只当是两位音乐家碰上德沃夏克而已。”

唱片公司老板们这样推广沙汉姆兄妹,十分精明。兄妹俩也承认这一点。“我们成长的时候,我在一间屋子里练小提琴,奥莉就在隔壁弹钢琴”,他回忆道,“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找对方合奏”。

“吉尔总是想我们俩一起合奏”,奥莉解释道,“但我并不希望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是吉尔妹妹”。

兄妹俩小时候在纽约的近郊区(Riverdale)长大,生活得很快乐。但是,吉尔成名之后,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本来在朱利亚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上课的吉尔,因为演出繁多,被迫退学。奥莉的情况比较好:由于演出日程比较适度,后来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到了1995年,妹妹拿到吉尔默尔大奖(GilmArtistAward),又在1997年,夺得艾弗里·费舍事业奖(AveryFisherCareerGrant)——自己演出事业建立了名声之后——奥莉才愿意在音乐厅台上,回到哥哥身边。

大家的工作都很忙。要是一起演出,兄妹才有机会碰面。手足情深,工作起来交流也更顺畅。“室内乐音乐家们”,奥莉解释道,“通常都客气地说话,‘我觉得,嗯,或许这里可以快一点’。但我会直接说,‘吉尔,快点,哥哥’。假如彼此之间不平衡,他会说喊道,‘奥莉,轻点呀’!除了兄弟姐妹,你可不能这么直接地说话”。

哥哥也承认,他们的音乐个性,确有亲缘关系。“我们二人个性截然不同”,他说,“可是,演奏音乐时我们很相似,这真的不可思议。齐奏从未接触过的乐曲,我们连话都不需说,就可以完全沟通。到了第三次排练,我们完全有了默契”。

“有时候,我们也有即兴的冲动。因为是兄妹,我们彼此没有什么障碍”,奥莉说,“有一次,吉尔突然间加了额外的颤音,还有像肖邦的琶音。听起来效果很好,我也跟着做。我们之间,是全面的默契”。

兄妹的默契也逃不过观众的眼睛。“有一年夏天,在科罗拉多州阿斯本(Aspen)举办的音乐营,有人喝倒彩”,吉尔说,“缓慢的乐章刚刚奏完,大厅后排有人喊道,‘你能不能稍移一移,让我们可以看到钢琴家?’我吃了一惊,‘当然可以’”。

“我们有时候喜欢选择一些可以给我们挑战的作品”,奥莉补充道,“在演出前的讲座中,我们常常都有这段对话:他说,‘我们即将演奏一首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我就反驳道,‘对不起,节目单上写得清清楚楚,是钢琴与小提琴……’德国唱片公司当年给了我们很好的训练机会,在观众面前如何讲话”。

沙汉姆的主要媒体顾问是阿尔伯特·伊姆佩拉托(AlbertImperato)——很多人都认为,他成功塑造了这位小提琴家的整体形象。伊姆佩拉托从前在德国唱片公司工作,他现在创立的21世纪媒体公司(21CMedia),负责沙汉姆“金丝雀”的营销及宣传。伊姆佩拉托很谦虚地说:“沙汉姆今天的成就,归功于他自己。我只是帮助他实现理想罢了。”但沙汉姆陈词滥调的幽默又是怎样的?“吉尔深夜会打电话给我,提出一些奇怪的唱片标题,如‘为福雷喝彩’(Hip,hipFaure)、‘福雷音乐在好莱坞’(FaureforHollywood)。与吉尔合作,最难的是搞清楚他哪个时候是严肃的。”

伊姆佩拉托认为,影响沙汉姆最深的是他父亲,物理学家雅各布·沙汉姆(Ja)。“他们的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在以色列电视台里主持自己的节目。他向电视观众介绍天体物理学,没有什么道具和视觉效果,可是每周收视率都很高。沙汉姆家族一定具有特别的基因,善于与广大观众沟通。”

小提琴家谈到选择普罗科菲耶夫曲目的构思。“奥莉和我是听着普罗科菲耶夫长大的”,他回忆道,“我们当然喜欢《彼得与狼》。现在想起来,父亲当年电视节目的主题音乐,正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

现在,沙汉姆的家庭扩大了,家中成员还是不断地启发他。“金丝雀”中“吉尔的朋友”不仅包括伊姆佩拉托,还有前德国唱片公司副总裁格里格·巴贝罗(GregBarbero)(现为ArtemisClassics的创始人),为“金丝雀”打点发行事务。负责沙汉姆唱片的制作人司徒达宏,因埃默森(Emerson)四重奏的录音而获得格莱美大奖。而埃默森四重奏的大提琴手大卫·芬克尔(DavidFiistled唱片品牌,也成为沙汉姆仿效的对象。

“创立唱片公司的过程相当困难”,小提琴家承认,“到了制作,就相对简单了,因为身为音乐家,我们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现在我们的工作模式,令大家更加投入,效果更为显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