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跟着神秘岛学想象力写作 > 第三章 神秘的小岛(第3页)

第三章 神秘的小岛(第3页)

这一团燃着的火,是他们生存的希望。现在,他们必须特别小心,不让火熄灭。他们不缺木柴,只要火种不灭,一切问题都不算问题。

有了火,他们饱餐了一顿美味的鸟蛋。晚饭之后,斯皮莱把白天自己经历的事情都记录了下来;而彭克罗夫则一直守在火堆旁,小心地往里面添加木柴;哈伯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伤心的纳布一直在海滩上徘徊,他在那里守了一整夜。

阅读赏析

经过一晚的休息,从寸草不生的荒凉小岛来到伴有生机的新岛上,大家的理智逐渐回归,荒野求生的本领也开始显露。在本章中,几个人分工明确,斯皮莱负责去追寻纳布和史密斯,遗憾的是,并没有结果,大家都感到了悲伤和绝望,纳布尤其痛心;彭克罗夫和哈伯则留下来解决一行人的吃住等问题,本章着墨描写了两人寻找食物、水源、柴火、住处以及生火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日常便利生活的另一种“粗暴”的生存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海岛的岩礁上有能生吃的贝壳类动物,比如石蛏,可以临时果腹;顺着地势崎岖的花岗岩夹壁,他们找到了淡水河流的源头;树上掉落的枯枝是最好的柴火;海边的鸟儿不一定是海鸥,白色尾巴、翅膀上有两道黑纹的是野鸽子,它们的蛋好吃又有营养;岩石堆的缝隙是临时休息的完美地点,探险者通常称之为“壁炉”;没有车,没有船,可以用藤条和树干造木筏,再利用河水退潮运送木柴;沙子、石头、树枝和烂泥搅拌在一起能当“水泥”用,封住灌风的洞口不成问题……凡尔纳将这些原本不在大众视野的、生僻的荒野生存技巧,以及丰富的科学、地理、动植物等知识,巧妙地融会贯通于行文之中,令人不禁感叹:这样的生活离我们是如此遥远,却又如此富有魅力。他们接下来又将赤手空拳地创造出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期待。

阅读延伸

1。彭克罗夫和哈伯是怎样将柴火从森林运回住处的?

2。划火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彭克罗夫为什么会那样紧张?

3。本章略写了纳布和斯皮莱寻找史密斯的情节,请你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两个人在途中可能会经历些什么?

[1]语言描写显然,经过一天的寻找与探索,大家逐渐从刚着陆时的慌乱无措中缓过神来,水手彭克罗夫更是展露出他理智、周到、顾全大局和经验丰富的一面。的确,既然流落至此,眼下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总要活下去。

[2]语言描写孤儿哈伯也积极行动起来,“到岩石丛中找洞穴”,他的脑子里果然有知识,还能学为所用;“我想是能找得到的”,自信也开始回归,并且有着独当一面的架势。

[3]叙述《神秘岛》一书的故事发生在岛上,那自然少不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如何将这些生硬的地理知识融入作品,凡尔纳在这一点上功力非凡,他让知识服务于情节,而不局限于地理知识的简单图解,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晦涩生硬的知识不再难懂,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4]细节描写、想象我们多数人都没有过跻身岩石堆缝隙里这种体验,想想也是不甚舒服,可如何让读者相信这是一处完美休憩点呢?画线句描写从石缝照进来的阳光舒服地照在身上,通过对这一细节感受进行想象描写,瞬间让人身临其境。

[5]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找到舒适的休憩点,哈伯第一时间想到杳无音信的史密斯,说明他一直惦念着失踪的同伴。同时也再次提醒了读者:史密斯还没找到,不知他是否还活着。

[6]景物描写、比喻画线句从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地描写了郁郁葱葱的树林风光,在填饱肚子、找到休憩点之后,眼前的景物也逐渐明朗起来。这反映出人物的处境和心境相比前一天改善了很多,“伞”和“鞭炮声”的比喻为这段景物描写增添了灵动性。

[7]叙述、语言描写虽然情况有转好的趋势,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在他们眼里,这些美景都不过是赖以生存的物料罢了。

[8]语言描写别看哈伯年纪最小,但他聪明伶俐,头脑灵活,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很快想出了代替车或船的“交通工具”——河水。

[9]语言描写、想象这句话通过想象手法,巧妙地融合拟人修辞,把流动的河水比作长了腿的道路,直接用描写人的词汇来写事物,生动形象,同时也说明彭克罗夫是个想象力丰富且风趣幽默的人。

[10]想象彭克罗夫是个饱经风雨的水手,他通过对海岛地貌及周围环境的观察,加上大家遍寻无果以及时间的流逝,在心里默默地做出了悲观的想象推断。跟随彭克罗夫客观的视角和源于经验的推断,使读者也感到找到史密斯的希望实在有些渺茫。

[11]语言描写哈伯看出了彭克罗夫的心事并给予安慰,说明他是个心细、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坚信史密斯还活着,还想象他已经在某个海岸处爬了上来,说明他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品质特征都从人物简短的话语中体现出来。

[12]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指随地点或视角的转移,来描写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跟随彭克罗夫和哈伯的视角,读者仿佛同他们一起站在山顶,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

[13]对话对于知识的描述,比起乏味的直接叙述,以趣味性的对话自然流畅地引出野鸽子的特征,表达效果更好。

[14]语言描写“荷包蛋”的描述真令人捧腹!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的彭克罗夫的性格特征是勇敢坚毅、热爱冒险,现在又增加了一条:风趣幽默。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15]动作描写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彭克罗夫和哈伯两人做事麻利、配合默契。

[16]转折就在我们以为事情有了小小的进展之时,作者笔锋一转,顺境陡然转入逆境。彭克罗夫的一声惊叫,让人心中一紧,找不到火柴这一突发状况,让故事的发展改变了方向。转折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节奏紧凑。

[17]叙述哈伯一直坚定地认为史密斯还活着,白天时他还安慰了彭克罗夫,想象史密斯在某处上了岸,并且可能已经找到了更好的住处。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整天思维活跃,干劲十足。可现在,纳布和斯皮莱回来了,却没有史密斯的身影,他猜想到最坏的结果,巨大的心理落差令他无比悲伤、无比疲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8]语言描写自从史密斯失踪后,黑人纳布从未放弃过希望。此时他突然跳起来大喊,反映出他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活动:种种迹象都指向最坏的结果,他的心里也仿佛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史密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悲伤绝望、不甘心、不愿相信……复杂的心绪折磨得他喘不过气来。

[19]对比又是寻找史密斯而无果的一天,此时两人都极度疲惫和绝望,但纳布更为冲动,他沉浸在悲恸欲绝的情绪里不能自拔;而斯皮莱更为冷静,他知道,只有保持体力,才能面对接下来的一切未知和挑战。

[20]神态描写火,在荒野生存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食物和温暖全都依赖火柴,历险无数的彭克罗夫一向沉稳,他此时的神态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21]侧面描写对待这唯一的一根火柴,彭克罗夫极尽小心之能事:“双手捧着”“十个手指头紧密地靠在一起”,生怕掉了;前一秒“高兴地大喊大叫”,后一秒轻言轻语;“手抖得厉害”,不敢自己划开。紧张的气氛被烘托到极致。作者没有直言火柴对于神秘岛上的落难者来说是何等珍贵,而是通过彭克罗夫的这一系列动作和语言,侧面凸显了这一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